】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走向与限制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6-09-15 00:35:00


执政百日压力倍增,是否可以继续不把两岸关系做重点?
  中评社╱题: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走向与限制因素;作者:张国城(台湾),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中国评论》月刊2016年9月号(总第225期) 

  民进党一向被认为是台独政党,这种印象应该来自于“台独党纲”。然而所谓台独党纲,根本不是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从一个比较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走向与限制因素。

  不会落实的台独主张

  台独党纲制定后,虽然经常遭到质疑,但始终未有废除的行动。但是历次选举,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民进党从未以落实台独党纲作为政见,甚至连该党内部的党主席选举,都没有任何一次有任何候选人提出若当选党主席后,如何落实台独党纲的路线图或时程表。这样的态度,也给之后的修正和重新诠释提供了一定程序的依据。

  1996年总统选举,民进党得票不及百分之三十之后,民进党出现调整台独党纲的声音。1999年5月8日,民进党在第8届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全代会)第2次全体会议中,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宣称台湾“事实上”已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状态”;《台湾前途决议文》主张,“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

  自此之后,民进党出现“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种说法。这是将中华民国直接视为一个国家而非中国内部的一个政权,而台湾则在未经正式宣布成为国家的情况下,直接借用中华民国因为曾做为“中国合法代表”而获得、继受下来的国家特征,从“中华民国政权统治下的领土”直接自居为一个国家。

  此外,“台湾前途决议文”被民进党拿来作为不依循台独党纲进行建国、制宪的原因——因为台湾已经是“国家”,所以无需再宣布独立建国;而现有的中华民国宪法就直接成为台湾这个“国家”的宪法,因此也不必再制宪。这不仅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也开启了对台独党纲正式弹性解释的大门。

  因为这种“容许弹性解释”的逻辑,蔡英文乃以“维持两岸现状”为2016的两岸政策基调。这也是因为近年来,维持现状已成为岛内持续稳定的主流民意,在各项民调中均获得多数民众支持,美国也一再表态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蔡英文主动迎合这种需求,宣称“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维持两岸现状”。这一政策的特色在于:

  (一)因为维持现状,因此仍承诺维持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也不中止马政府时代与中方签订的23项协议。①

  (二)对现状的内涵模糊处理,对维持现状的方法也避而不谈。

  (三)承认并坚守“台湾与中国互不相属”,并将此诠释为“现状”,所以与2008年以来国民党“九二共识”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及北京坚持的“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的现状,是不同的概念。但也出现了“现状各自表述”的奇特状况。

  (四)没有直接改变“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的立场,并未超越“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调,但也不再重申。也就是说,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比台独党纲更快遭到冻结。

  “台独党纲”中真的被落实的,反倒是“以台湾社会共同体为基础,依保障文化多元发展的原则重新调整国民教育内容,使人民之国家、社会、文化认同自然发展成熟,而建立符合现实之国民意识”。台湾中小学课纲自1990年代开始,本土史地、语言内容逐步增加;1998年,通过《原住民族教育法》,2007年2月2日公布《国家语言发展法草案》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