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9月16日电/香港反对派自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政改决定以来,不断发起抗争,反对派学生团体亦表示将于本月下旬发起罢课。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帮港出声”成员郑赤琰于大公网发文批评罢课“不合作”政治运动,指出罢课将以“虎头蛇尾”收场。全文如下:
由学联与学民思潮发动的“9.22罢课”,是配合“占中”发起的“公民抗命代表”的一个所谓“不合作”的政治运动。因此这个罢课应属政治运动,不是教育改革的运动,正如“占中”发起者自我定性为“公民抗命”那样,名不正、言不顺。尽管夸下海口说要“全城”出击,到头来,连全城多数也谈不上。最后落得一个“风声大雨点小”的窘局。同样,这场由学生发动的罢课,也会以“虎头蛇尾”收场。
首先要指出的是:正如“公民抗命”,要真能发动“全城”的政治运动,不是一己的“政见”就能把“全城”号召出来抗命,必须是“全城”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人人都感受到深切受害的地步,才会有一呼百应,倾群而上的运动效应。更何况研究“公民抗命”的学术权威如John Rausl早已指出:公民抗命的可行性要有特定的人群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才会成功。反之,任何涉及要修改宪法的议题,大有政治管道可以做到的,不作此求,而妄自发动“公民抗命”的政治运动,最后会落得“徒劳无功”。
“占中”所犯的错误正是如此,明明基本法写明要改革特区的政制,必须通过宪制的途径,即通过基本法附件一与二条文所列明要立法会三分之二通过,经由特首认同,然后将特首政制改革的部分交由人大批准,立法会的政制改革则交给人大备案。但“占中”不作所求,转而诉诸街头违法的政治运动,一旦变成少数人的行动,若真能撼动“全城”,只能靠“瘫痪”全城发力,而不是“全城”不合作,两者的政治效应有天渊之别,前者很容易便会被执法者绳之以法,最后会落到惨淡收场,而后者一旦变成全民参与不合作,执法者便会落得“众怒不可犯”的地步而告束手无策了。
“占中”本身既然缺乏政治号召的动力,罢课与其结盟,也用同样的政治藉口,更加上这运动属政治而非教育为目的,要想将罢课广泛动员为多数中学与大学生参与的运动,是不现实的想法,顶多只能发动到部分学生参与。
某公民党的要员在报章撰文,将这次学联与学民思潮发动的罢课大做文章,一厢情愿地期望今次的罢课会开创一个政治改革划时代的历史一页。文中还援引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学生罢课为例,想藉此自勉。其中说到几个例子并非如文中所说到的那么伟大,甚至连改革的成效也谈不上。其中唯有“五四运动”的那次,可说够得上时代兴革的分水岭,但也非学生罢课独创奇迹,而是因?反对政府护国无能,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凌下,屈膝求和,被日本逼使下签下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条约。此前加上中国早受到列强侵略到已经快要亡国了的感受,这下看到日本欺华太甚,全民义愤填膺,因而成功发动了举国全民参与救国的“五四运动”,学生的参与只是其中一个社会力量而已。过后这运动延续为新文化、新生活、新知识的运动,这才奠定了“五四运动”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