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衡院长和中评社社长及常务副社长合影(中评社 郭至君摄) |
记者:中国提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获得相当多国家的青睐,您认为这会对IMF和世界银行或者亚行构成直接挑战吗?
李一衡:我也知道一些人表示担忧, 但是我认为他们对AIIB了解不多。我曾经在IMF工作长达23年,所以对IMF的了解比谁都清楚。一些人混淆概念,忧虑,但是,IMF和亚投行的角色、功能完全不同。而世界银行、亚行与亚投行其中有一些业务是确实有所交叉,但是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比如世界银行的主要目的是援助一些落后国家,亚行则是开发亚洲地区的,而亚投行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所以说尽管三个机构的大方向有所重叠,但实际上业务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世界上所需的基建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世界银行和亚行所能覆盖的投资大概是十分之一左右,这是非常不足的。今后亚投行也会参与到世界的基建投资工程上来,但是它能弥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具体来讲,假设我们需要10份基建投资,世界银行和亚行满足了1份,亚投行满足了1份,也还剩下8份。所以说,我不认为它们之间有很多的交叉重合,也许我们还需要十个亚投行呢!
记者:由中国的“一带一路”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将在亚洲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一衡:毋庸置疑地,“一带一路”将给亚洲经济带肯定积极的效果。以往国家间经济的合作方式最好都是FTA,而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是超越FTA的一种新型的国家间经济合作的模式。中国以往都是以发展基建投资来带动经济红利从而贡献于世界经济的,但由于投资速度太快所以导致过剩。所以中国现在以这些过剩部分带动周边国家发展,而这样的经济发展又会反馈给中国,这就形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新的模式。
以往中国贸易收支的盈利的很大一部分都投给美国国债,而这些盈利都是西方国家在分红,中国老百姓无法从中受惠。但现在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是以中国的外汇贮备来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建设,今后这个红利部分就会由中国和周边国家直接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