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任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李一衡(KIEP供图) |
记者: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一大引擎,其“新常态”会对区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一衡:这是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和世界经济的需求相吻合的,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时候给予了很多廉价劳动力,这带动了世界市场很巨大的需求,特别是西方国家。中国的供应和世界的需求一起发展,这样中国的周边国家也会从中受益。
但是这样的模式到了2008年出现了转变,因为中国国内生产效率的指标出现了问题。以前廉价劳动力拥有很强的工作效率,但是这样的工作效率和所得工资完全不成正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很多人已经对此提出了质疑。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受到很大的冲击,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也减少很多,所以剩余的劳力就开始转向中国的内需市场,所以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例如投资基建等经济刺激的政策来带动内需市场,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很不好,所以内需市场也无法完全支撑,而这样的模式是不能可持续的,所以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慢慢放缓,这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和外部环境有着很大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从中国内部经济因素予以评价。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世界经济泡沫性需求以及中国国内的过度投资逐渐回到正常轨道的一种过程。不过,我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着两个需要克服的问题。第一,中国要转向消费驱动型的经济模式,但是过去的消费都是由投资来带动的,而现在投资已经回到了正常的轨道,那么消费能不能维持一个正常或是较好的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二,过去中国享有很大的人口红利,但是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有些地区的失业率也很高且一些人长期没有工作,这样的结构性矛盾也相当突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廉价劳动力如印度和新兴国家持续流入,但中国过硬的劳动力已经减少,工资也逐步上涨,效率减低,中国的优势也会逐渐被其它国家代替。因此,中国会失去很多过去的人口红利和劳动红利。于是中国尽快提升劳动力效率来弥补因失去廉价劳动力而产生的经济“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