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阐述和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为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一创新,是建立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的。从历史实践来看,中共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共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此后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实践结果来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了经济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使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与时俱进是我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同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实密切相关。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变化。居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从分配方式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来源也正日益多元化,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经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在这个时间节点,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确保了这一分配方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得股权、知识产权等收益得到了制度保障,为广大居民特别是企业家群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探索的总结和肯定,坚定了制度自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从历史实践来看,我党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对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始终是在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凸显了我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心。
理论的创新来源于实践,同时也要继续服务于实践。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依赖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引领,在这个重大转变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参与主体、创新主体的信心,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吴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