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新南向”战略存在先天缺陷 |
中评社╱题: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与台湾“新南向政策”之比较分析 作者:刘国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指出,无论从目标、性质还是内涵、体量等方面观察,台湾“新南向政策”都无法与大陆“一带一路”倡议相比较,但鉴于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幷在岛内外推动“柔性台独”活动,“新南向政策”作为蔡英文当局“远离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无疑是大陆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种负面因素。
一、前言
中国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四年有余,该倡议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支持,有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其中建设,使得“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成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助力。自2016年5月20日以来,在台湾对外经济发展道路问题上,蔡英文当局选择一条“从国际走向大陆”、甚至是“为离开大陆而离开”的对外经济战略。刚上台,蔡英文即启动“新南向政策”,试图通过强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贸、文化等关系,让台湾“远离中国”。无论从目标、性质还是内涵、体量等方面观察,台湾“新南向政策”都无法与大陆“一带一路”倡议相比较,但鉴于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幷在岛内外推动“柔性台独”活动,“新南向政策”作为蔡英文当局“远离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无疑是大陆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种负面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之比较
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与蔡英文当局“新南向政策”,从这两者的目标性质与内涵体量等方面看,原本可比性不高,但作为“远离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上台不久即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后,“新南向政策”在蔡英文当局对外经济战略中的角色地位似乎更为突出。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的本质区别
自2013年9、10月间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构想不断得到丰富与充实。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3月28日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本着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之愿望,以“开放性、包容性、市场性、互利性”为理念,全方位推进中国大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以便“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①“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注重平等、包容性发展,即尊重各国家和地区自身发展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谋求共同繁荣与发展,建设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战略层次上讲,“一带一路”是大陆作为一种内外经济发展战略来推动与落实的,体现了大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视,幷与全球治理相结合,这种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结合起来的举措,具有十分崇高的理想目标。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台湾民众的利益,在福建自贸区建设中做了一些规划。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之于台湾,是在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形势下,着眼于两岸经济合作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以便达成两岸经济互利共赢之目的,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中国统一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早在参加“总统大选”时蔡英文就提出“新南向政策”②,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正式宣布推出该政策。随后,蔡英文当局在“总统府”名下成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接着又推出所谓“新南向政策纲领”,台湾某些“部会”则积极规划“新南向政策”的相关措施加以配合落实。蔡英文当局推动“新南向政策”,除了经济因素考虑外,还有文化、“外交”方面的企图,期待在经济上远离大陆的同时,强化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的“全面伙伴关系”。蔡英文当局实施的“新南向政策”以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为由,其真正目的是在经济上“去中国化”,为最终实现“台独”目标服务。在蔡英文当局的“远离中国”战略和“新南向政策”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步伐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放缓。因此说,“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相冲突的。如此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两者立意的高下不言而喻。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所涵盖的地域差异
随着“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机构及相关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一带一路”倡议不但成为推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繁荣与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国际组织要求参与进来。因此,从地域范围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极为广泛,即“一路”建设涵盖的范围是,建立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形成新亚欧大陆桥;建立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直通地中海沿海国家;建立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合作走廊,直达印度洋。“一带”建设涵盖的范围是,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重点港口为起点,一条海上通道是经过南海、穿过印度洋和地中海,到达欧洲地区;另一条是通过南海,到达南太平洋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年半后,沿线有近60个国家、90多个城市,拥有约70%的世界人口和约75%已探明的能源资源,其生产总值大约占全世界的55%,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③2017年5月在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130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参加此次论坛,美国和日本改变以往的立场,也派代表参加会议。“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将“一带一路”内容纳入其中,说明中国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构想已成为全球共识。
蔡英文当局“新南向政策”所涉及的国家仅仅是东南亚地区的10个国家和南亚地区的6个国家,加上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仅有18个国家,其所涉范围远不及大陆“一带一路”倡议那么广泛。从这一层面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各自的影响所及就不言自明。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的内容不同
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和民心相通”。该倡议在时间概念上讲,是古今传承的,由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和平商贸理念,到如今的和平发展、共享繁荣的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地域概念而论,由中国到亚、欧、非乃至美洲大陆的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从领域概念而论,由贸易金融到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这一倡议重视加强官方合作,达成政治互信,建构官方政策沟通交流机制,为扩大合作提供政策支持。这一倡议也重视相关国家和地区民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为扩大交流合作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大陆强调“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同属一中的海峡对岸——台湾自然不会被排除在外,大陆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中就指出:“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初期,大陆就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几个自贸区中福建自贸区是探索闽台经贸合作新模式的重要场所。
李登辉和陈水扁主政时期都推出过“南向政策”,但均以失败告终。为此,蔡英文当局在“南向政策”前加了一个“新”字,声称其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一定会成功。按蔡英文的说法,“新南向政策”包含三项重点,即“深化与东协(东盟)、南亚及纽(新西兰)澳(澳大利亚)各国相互认识、逐步强化双边交流、创造坚强与全面的伙伴关系。”④这个政策内容表述比较虚,其实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贸易为优先,目的是扩大台湾在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的内需市场份额。二是以投资为着力点,辅助台湾优势产业在“新南向”地区加大投资。三是以文教为依托,以期与东盟国家建立更为密切的人文关系,这个方面主要着重于东南亚语言人才的培养。⑤因此从内涵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谁更有历史眼光和全局意识自不待言。
三、“新南向政策”的先天缺陷
在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社会文化等层面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对中国大陆十分有利的“势”。相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而言,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从以下三个方面显示出先天弱点。
(一)从两岸的经济实力对比来看
从两岸的综合实力对比看: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台湾因多年来产业外移、民间投资乏力以及内需消费不足等问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加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等,致使台湾经济与社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过去十多年,两岸的经济实力对比已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在发展。据2016年底有关资料显示,大陆综合实力已是台湾的22倍,已有5个省的GDP超过台湾,6个省的GDP接近台湾,大约未来两年大陆将有10多个省超过台湾⑥。
从两岸与东盟、印度的经贸关系看:东盟和印度拥有约18亿人口,蔡英文当局自认为是台湾可以开发的新兴消费市场。但从近两年来东盟和印度分别与两岸的经贸量中可以看出,其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远超过与台湾的。以贸易为例,中国大陆已连续八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和2016年东盟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分别为4721和4522亿美元,;而2015年2016年东盟与台湾的贸易额分别为794和785亿美元,台湾与东盟贸易量不足中国大陆与东盟贸易量的20%。2015和2016年,印度与中国大陆贸易额分别为720和701亿美元,印度与台湾贸易额分别为60和50亿美元,未到印度与中国大陆贸易量的8%。⑦从投资方面看,台湾产业由劳力密集到资本密集的升级已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完成,其劳力密集产业转移也基本完成。多年来,台湾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升级困难较多,台湾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投资搞实业,大多只能从在大陆的台商企业进行,不过大陆台商更愿意与大陆的“一带一路”建设连接,而不是与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绑定。尤其是中国大陆与东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快速进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2015年双方完成自贸区的升级谈判。加之中国大陆与东盟“10+1”、中日韩与东盟“10+3”和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有关国家还在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以期尽快完成谈判。近些年来,台湾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不振,使其处在“闷经济”状态。因此,蔡英文当局试图利用“新南向政策”离开大陆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贸等关系,其如意算盘难以拨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