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超越台湾政党政治的制约。
政党恶斗是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形成的政治困境,政治人物、政治派系和政党都以民主、自由为借口,任意扩张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对构成民主政治的基础的公意的公共利益随意践踏。马英九当政7年无法突破台湾社会的政党恶斗的政治困境,内外施政面临重重牵制和阻力。2008年马英九上任以来,一方面,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打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马英九试图在岛内缓和绿营的反弹,却无法弭平蓝绿之间的裂痕,民进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权力恶斗日益剧烈,国民党内的政治斗争也此起彼伏。从两岸两会恢复谈判的开始,民进党就采取了强烈的反对、反弹、反制的态度,从街头抗争到议会封杀,民进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由于民意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所趋,民进党在反“ECFA”、反开放陆生等议题上被迫退缩。2012年马英九连任后,“油电双涨案”、“美牛进口案”、“核四案”等重大政策上遭遇民意的强烈反弹,导致决心改革的马英九当局不得不调整政策,这些政策的反覆已经反映出马英九当局对于岛内政争的无能为力。2013年6月,《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被民进党强力搁置在“立法院”无法生效实施。2013年8月发生了社会运动团体动员号称20万人在台北街头抗议,使民进党一些人意识到社会运动力量的可以利用。2014年3月民进党利用“太阳花学运”迫使马英九当局不得不承诺先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再审议“服贸协议”,“服贸协议”被实质长期搁置,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两岸关系的挫折,加上社会运动的冲击,民进党趁机在台湾社会掀起“反中反马”的浪潮,导致国民党在2014年底的“九合一选举”的惨败,而马英九也不得不辞去国民党主席以示负责。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需要惠及更多的台湾民众。
近年来的台湾经济衰滞显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是外部因素,政治环境的恶化则是内部因素,加上传统的以代工为模式的产业型态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中小企业的转型缺乏动力。作为当政者的马英九未能有效改善台湾内在的政经环境,成为了社会普遍不满的责任承担者。台湾民众对马英九当局的最大不满是经济建设的政绩不彰,台湾经济处于衰颓和停滞状态。在上任之前,“马上好”是国民党给民众的期望,马英九曾经明确提出“633”的目标,即经济增长率达到6%,失业率降到3%以下,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美元左右。然而,执政7年,如今台湾经济增长率依然在2%上下挣扎,失业率在4%左右起伏,人均年收入侧依然在2万美元徘徊。相较于亚洲四小龙的其它经济体,从2014年人均GDP排名上看,新加坡已经遥遥领先,全球排名第8,达到54776美元;香港也保持了领先态势,全球排名第25,达到37777美元;韩国也进步明显,排名第33,达到24329美元。台湾勉强维持在38名,依然是20930美元,落在了四小龙之末。与尚可自慰的排名相比,台湾民众的感受则低落了很多。第一,薪资多年不涨,而物价则不断攀升,尤其是都市区的房价成倍增长,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上升。第二,少子化加上高校数量的扩张,使得青年一代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初入职场的待遇偏低,失业率则高达12%左右,青年一代的生活压力更是明显。第三,台湾的中小企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台湾政治经济环境的恶化造成中上层工商业的普遍出走,工商业的出走也造成了岛内消费环境的衰退,使传统的台湾中小企业感受到越来越沉重的经营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