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法理阐释及其实践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24-07-27 00:13:46


  中评社╱题:“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法理阐释及其实践意义 作者:田飞龙(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

  【摘要】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国家统一问题,也是民族复兴问题。在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之间建立强关联幷通过主导性的理念建设和制度实践加以实现,成为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基本共识。实现两岸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伦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指标。二次习马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论及“五个共同”、“四个坚定”的框架性论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岸关系领域的明确适用和政策引导,是“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发展,也是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新课题。以“民族一中”强化“政治一中”以稳固“九二共识”的历史与法理根基,以主场统一与主动治理促进两岸实质性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凝聚两岸民心,以民心与民族团结作为两岸完全统一的最重要政治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再次实现“神圣”的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性进展的深厚文化根基与丰沛政治智慧。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势、正义与秩序的主导权都在我们这边,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课题与新实践蓄势待发,前景光明。

  2024年4月10日,第二次“习马会”在北京举行,与2015年第一次“习马会”①不同的是,此次会面是大陆主场,是两岸关系面临“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勾结破坏的危机时刻,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逐步展开的新阶段。二次“习马会”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②,幷以此作为增强“九二共识”历史与法理根基、拓展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民族认同以及探索两岸和平统一新思维与新路径的概念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面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两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命题,这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运用于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领域的突破性信号,也是铸牢理论新动向和铸牢实践新课题。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国原则在历史和法理上的显着深化与拓展,可以在两岸之间与国际社会创造更加开阔的一个中国共识及其话语空间,可以有效回击“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合谋推进的“去中国化”及台湾主权化、国际化的逆流,凝聚起两岸中国人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认同,为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与和平统一奠定更加坚实的历史和法理基础。本文即拟结合二次“习马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法理上深入阐释“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根据和规范内涵,幷从铸牢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角度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实践促进意义。

  一、1949时刻、“九二共识”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两岸关系,在中国宪法与政治叙事中,始终是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进行的。从宪法上看,1949年的政权更替是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和法律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废除“六法全书”幷制定《共同纲领》,由此奠定了“两岸同属一中”之政治中国的正统性框架,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法统”。

  从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对一个中国幷无政治分歧,甚至产生关于一个中国的正统性之争,“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的冲突性话语是对一个中国的共同确认。作为“两岸同属一中”之历史和法理深层次基础的中华民族认同亦未发生危机或动摇。但两岸之间毕竟处于政治对立和治权分立状态,且受到美国干预主义政策的隔离性影响,两岸政治隔离与外部干预问题始终困扰两岸中国人与两岸管治当局。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国际法上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系统的任何组织和会议都必须以该决议确定的一个中国法律含义为准则。

  “九二共识”是国共两党在大陆改革开放条件下共同谋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基础和互动架构的积极政治成果,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③:其一,这一共识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从国际法上肯定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家宪法意义上确认两岸属于一个中国,排除了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制度选项;其二,这一共识以两岸中国人的智慧方式确认了两岸和平来往之具体制度的共同政治前提,有助于凝聚和深化两岸“同文同种”的中华民族认同,“两岸一家亲”④之家国认同根源于此;其三,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以两会协商为机制,两岸迄今为止达成了20余项涉及经济民生与公务行政的合作协议,服务两岸人民和平来往与融合发展,也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制度性互动的信心和经验,由和平发展“渐进”达到和平统一一度成为两岸关系演变的强大共识,幷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到达一定的历史高度;其四,九二共识尽管存在“一中各表”的政治困扰和民进党的否定性破坏,但其核心意涵中的“两岸共谋统一”已经稳定地成为大陆和爱国爱台统一力量的共同认知和共同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布4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就是对上述共同目标的积极回应⑤,但遭到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封杀和制度打压。     

  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以来,在其“台独”党纲和外部干预势力影响作用下,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全力推进“去中国化”,实施两岸新隔离政策和“倚美谋独”的政治路线,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和制度预期,也进一步威胁到了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两岸关系由马英九执政时期的和平发展逐步转向风高浪急的反“台独”、反干预斗争。蔡英文当局对两岸关系定下了“两岸互不隶属”的实质两国论定位,赖清德作为民进党“务实台独工作者”不可能回到“九二共识”,甚至可能提出更激进的两岸对立论述和法理“台独”主张。美国出于其“以台制华”的地缘政治和新冷战战略需要,对“一个中国”政策不断进行切香肠式的掏空操作,变相推进台湾的主权化和国际化进程。美国近些年推出的“葛来仪报告”和《台湾国际团结法案》等就是显着的“去中国化”政策信号,甚至可能在国际空间损害一个中国原则的法理根基和政治认同度。⑥

  正是在上述背景和挑战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大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⑦,幷在二十大报告中确认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对两岸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最有利。这里关于两岸关系发展与国家统一的思考,日益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基础和意象。从“九二共识”的完整意涵及两岸互动的默认历史文化共识来看,“中华民族”是内在于两岸中国人的政治认知和认同框架内的,甚至可以说中华民族认同作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认同,要比对政治中国的现实性认同更为深刻和牢固。对国民党乃至于更多台湾民众而言,政治的“一中”或许可以“各表”,但中华民族认同只能“同表”。与具体政权及其认同相比,中华民族认同更具历史、文明和法理根基,更加牢不可破。但在既往的“九二共识”解释、运用与两岸各层次互动中,“中华民族”是默认的而不是凸显的,是偏于历史文化的而缺乏对政治认同的关联和强化。二次“习马会”提出的“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以及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命题,无疑深化拓展了“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的历史与法理内涵,以“中华民族”关联和强化两岸属于一个中国的认同根基和深度,必然开启两岸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空间与新篇章。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次“习马会”上明确指出:“必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这里的“一个国家”从国际法和宪法来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里的“一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就将“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清晰推进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层次。这是我国新时代民族理论和国家统一理论的最新进展,也是“一国两制”法理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发展。而在大陆2024年新推出的铸牢领域“金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是这样定义中华民族及其范围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在今天主要包括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大陆各族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⑨这就积极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科学论断及其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台湾同胞”是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强大历史依据、法理基础和民心认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