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在加快推进投资计划实施的进程中,各地需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加强布局方面的区域协同与统筹。相关部门亦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对地方发展规划、投资计划和生产力布局的指导,引导各地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区域间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产业分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还应看到的是,目前各地普遍比较重视新建(包括在建)等基本建设投资,但缺少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建设投资安排。诚然,技术改造投资更多是企业自己的事,但其却具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既有产业基础作用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近些年,工业投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工业投资合理增长的短板,而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成为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加速设备更新换代,既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也能有效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要求各地在重视基本建设和新基建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问题,鼓励、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将更多的投资用到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这为我们坚持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提供了遵循,今后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
用好政策“组合拳”有效解决资金供给
文章称, 筹措好投资建设所需资金,是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尽早落地、有效推进的基础。现实地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含了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可研、立项、施工直至建成投入运营全过程的投资,但许多项目建设并不是一年就可完成的,发生在今年的投资额仅是项目投资总规模的一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则需要在一揽子计划下分年进行。对此,需要科学筹划、整合投资渠道,组合投资来源。
筹措建设资金,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项目属性区分投资主体,分类筹措、多元化筹集。要分清哪些项目必须由政府出资建设;哪些项目可考虑通过政府部分投资支持引导市场主体进行建设;哪些项目由市场主体自主投资建设;哪些项目可以让市场主体建设,政府实行购买服务或在后期分步赎回;等等。这样既可以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又可以减轻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的压力。
今后一段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有效。要组合运用减税降费、调整国债投向等政策措施,支持有效投资需求;可考虑适度增加今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增加专项建设债券发行,加快国债发行节奏;灵活运用财税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有效投资的信贷供给,比如,运用适度的贴息政策,将中央政府的直接投资转化为对银行发放建设贷款贴息,通过一定的减免税政策,加速企业计提设备折旧,支持装备制造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总之,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是为了更好对冲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稳定经济社会秩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必须是有效率的,有社会和市场需求弹性的,能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劲和新动能的。在相关工作中,不能不顾客观实际搞建设,更不能过度举债搞建设,必须坚持在保持杠杆率稳定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杠杆结构和投向,有度有效地筹集地方建设资金,真正把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