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8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两国元首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回顾两国关系发展的风风雨雨,人们不能不感慨,大国兴衰周期律似乎正在上演。
针对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即使美国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历史悲剧不能重演。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在彭博社上发表文章,认为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报》。这既反映出美国公众人物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忧虑,同时也充分说明,中美关系发展需要走出历史的误区。
首先,美国对待中国的一切做法,令人自然想起帝国更替历史悲剧。当年大英帝国为了阻止美国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技术出口禁运措施。美国为了获得先进纺织机械技术,排除千难万险,开启美国本土的工业化进程。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变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可是,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似乎进入帝国周期性的循环怪圈。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国制定了非常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当一些国家对美国构成威胁或者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时候,美国就会毫不犹豫地对这些国家实施制裁措施。当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全力以赴对日本发起攻击,日本半导体产业因此而遭遇重创。
为了对付中国,美国使出浑身解数,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禁运措施。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出台的一系列禁止半导体出口政策,导致美国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损失惨重,美国芯片制造企业以及美国战略盟友芯片制造设备生产企业彻底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企业利润直线下降。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一方面充分说明美国似乎正在重走老路,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说明,美国已经从全面封锁制裁,转变为重点封锁和制裁,试图在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卡脖子”,拖延中国科技现代化发展步伐。
美国图谋不可能得逞。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同时也是消费大国。巨大消费市场促使投资者投入巨额资金,从事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总有一天,美国会突然发现,在美国重点关注的领域,中国早已突破重重包围,实现科技自主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