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英文连任后的台海两岸关系前景堪忧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9:24


 
  三、蔡英文连任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不乐观

  尽管岛内学术界对于蔡英文连任后两岸政策走向存在分歧,甚至有人寄望蔡英文在第一任不肯做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在连任后可以做,希望蔡英文调整过去四年政策,向中间靠拢,向大陆靠拢。但实际上,蔡英文的连任,不仅使目前两岸间的僵持局面与紧张状态难以消除,而且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恶化。2020年及未来4年台海形势虽然总体应该可控,但出现局部恶化的可能性不小,为此,须做好应对最坏可能情况的准备。事实上,蔡连任后两岸政治对抗的氛围已经比较浓厚,如台湾《联合报》社论就指出:“经过持续的抗中操作后,两岸冷对抗的情势更为险峻。”〔38〕应该说,台海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将比往年更加凶险,未来走向甚至可能出现超过2007-2008年的“高危期”。主因在:

  1.蔡英文当局两岸政治路线的进一步“强硬化”。选举过程中,蔡英文“俨然成为能够守望台湾、护卫民主价值的信赖人物”。〔39〕蔡英文的高票连任,似乎“证明她打了一年多的反中抗中恐惧牌,确实打动了多数民心。”〔40〕虽然有识之士都知晓蔡英文只是“赢在仇中反中的民间情绪,而绝非赢在其两岸政策的正确,亦非胜在其民主、法治、经济等治理绩效”。〔41〕但蔡英文到底是如何解读她的连任成功原因呢?胜选后蔡要求大陆对台政策向其靠拢与妥协等说辞及其表现应该已经昭示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蔡英文“从胜选感言到国际媒体专访”,在“不断用两个关键词解释选举结果到意义:主权和民主”,而“整个选举只有一个主旋律,就是高亢到‘芒果乾’,用来进行恐惧动员到主权牌”。〔42〕蔡英文之所以在连任后如此肆意妄为,其中原因主要有:一是蔡个人的“理念型台独”主张使然。虽然过去4年蔡英文并没有把“台独”理念挂在嘴上,也不像陈水扁般地高喊“台独”口号,但却是通过手中掌握的执政权与立法权,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贯彻在了各项政策举措中,搞“台独”是只做不说。到了第二任期内,蔡英文已没有选举连任压力,可能进一步实施其“理念台独”,为了“历史定位”而放手一搏。二是蔡英文产生其胜选原因的误判,甚至已将胜选误判为台湾社会多数民意支持她4年来的两岸政策路线,受到胜选连任的鼓舞,进而认为她代表了台湾多数民意,可以在“高民意支持”的幌子下,续推“台独”路线甚至是“激进台独”路线。三是“独派”势力成为蔡重要的社会支持基础。包括蔡副手赖清德都自认其自身是“台独工作者”,是极端“独派”。在“独派”支持下,蔡英文当局会不会误判形势、铤而走险?四是支持蔡英文连任的不少青年人所倾向的“不统”、“拒统”与“反统”,可能被蔡英文当局理解为支持她的“天然独”,从而蔡当局继续排斥“九二共识”,甚至持续踏上对抗大陆的不归路,在两岸政策上开展“抗陆脱钩”、“实质台独”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两岸交流将持续被严格管控,持续推动“台独”政策的落实与深化,甚至不排除走向“急独”、挑战大陆底线。台湾评论者就担忧“民进党的大胜将会增强新政府对反中抗中策略的信心,沿用过往反中亲美的对外政策”。〔43〕

  2.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路线的进一步“台独化”。2020年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上主要动向可能在:一是公开以“一边一国”定位两岸。选举前后,蔡已不止一次地称呼大陆为“中国”,不再是以往的“中国大陆”、“大陆”或“对岸”、“中共”,自称“台湾”或“我们的国家—中华民国台湾”。二是以“守护台湾主权”为名对抗大陆、“以武拒统”、“以武谋独”。不仅在选举中主打“反中牌”,而且在2020年1月11日投票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蔡英文就公开表示连任后依然强调“继续加强国家安全的作为,守护我们的主权”,声称:“台湾人民用选票,选择让民主进步党继续执政,并且维持国会的多数。这样的结果代表,在过去四年,执政团队和立法院党团,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因而可预料,未来4年蔡英文都将以大陆为对抗对象,“以武拒统”甚至“以武谋独”,提出了“持续强化民主防卫机制,并且建立足以保卫台海安全的国防力量”,以此作为“投靠美国”的资本与筹码。三是以“反渗透”为名谋求“两岸脱钩”。《反渗透法》立法,不仅有助于民进党选举,而且严重管控两岸交流,台媒称:“影响之恶劣难以估计”,“形同将两岸关系的发展阶段,直接推回戒严时期”,“这部法案若真的拿来毫无节制地推行下去,两岸互动将萎缩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同在台湾筑起一道新的天堑。”而这正是民进党所追求的“两岸脱钩”目标。四是以“‘中华民国台湾’是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身份对美“一边倒”,并谋求在“印太战略”中的角色。基于回馈美在大选中的力挺与抗衡大陆的需要,对美“一边倒”将是蔡英文当局的必然选择,主动成为筹码、充当美遏制大陆“急先锋”,不断升级台美政治、经济、军事与安全关系。五是蔡英文当局伙同“独派”势力推动“类法理台独”活动。蔡连任对“台独”势力是一个巨大鼓舞,未来不排除由“台独”势力挑头、蔡当局幕后支持推动“类法理台独”的各种可能举动,蓄意踩踏与挑衅大陆对台政策底线。

  3.国民党制衡与反对“台独”政策立场与能力的“空心化”。挑战蔡英文失利后,党主席吴敦义辞职,国民党内部势必出现新一轮围绕党主席职位的权力斗争,内斗、分裂、分化与弱化也将是大概率事件,不仅无力抗衡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与政策,而且可能失去制衡民进党推动“台独”政策的意愿,因为事实上,国民党自身也面临着不同的路线斗争。选后,已经有若干人士将国民党的败选归咎于两岸政策路线的失败,甚至归咎于因为坚持了“九二共识”而不如民进党“爱台湾”,提出“走蔡英文路线”这一错误主张,归咎于“中国国民党”的名称,再度提出改名为“台湾国民党”,至少是去掉“中国”两字,只叫“国民党”。值得肯定的是,国民党内也有诸多如萧旭岑所强调的主张:“国民党的价值,是比民进党更明确坚定的‘中华民国派’,更中道、更包容,在国家路线上更均衡,更能同时维持美国、日本、大陆的关系,这是国民党不能抛弃的价值与路线。即使年轻人一时接受了蔡英文的恶意操作,那不代表未来国民党没有重新说服年轻人的可能性。”“九二共识”是“摇篮”,“保护着里头的婴儿(中华民国)。如今只因为蔡英文对这个摇篮泼脏水、抹污泥,我们就要丢弃这个摇篮,连里头的婴儿也丢弃了吗?”〔44〕无论如何,当国民党内部忙于两岸政治路线纷争的情况下,对于蔡英文与民进党当局“台独”政策的制衡力道显然是不足的。

  4.美国特朗普政府利用蔡英文当局“台独牌”的“极大化”。在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战略大背景下,美国的“台湾牌”是无本买卖,只会提升,不会停歇。美国力挺蔡英文连任后,可能甚至一定持续地要求蔡英文在一系列问题上“选边站队”,包括可能进行的中美的科技战、网络战、金融战等领域中选边,包括南海问题上,美方可能要求蔡英文当局全面地配合美国的南海政策,包括支持航行自由、飞越自由等,甚至要求台湾军队与美军在南海联合军演、美军提出运用太平岛来作为对抗解放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等。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台湾牌”与蔡英文当局主动投靠美国而挥舞“美国牌”,两张“牌”的互相拉抬,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内官员理性声音下降、对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敏感性认知不足,从而使得台湾问题存在失控的可能性。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未来几年大陆自身大事特别多,如果蔡英文当局与“台独”势力由此认为这是“台独”的机会,有机可乘,认为大陆无暇他顾而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铤而走险,那么“急独”可能就是“急统”!因为在蔡英文当局的“台独”冒进与美国不断支持“台独”驱动下,中国大陆就将不得已地采取非常的手段来遏制与打击“台独”分裂活动,以捍卫国家主权。

  注释:

  〔1〕 高永光:“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的两岸因素与美国因素”,《第六届两岸智库论坛——把握时代机遇、共谋和平发展》(论文集),第198页,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全国台湾研究会等共同主办,2019年10月。

  〔2〕丁仁方:“香港‘反修例运动’对台湾大选与两岸关系的冲击”,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第十届两岸关系前瞻研讨会》(论文集),第10-11页,2019年9月27日。

  〔3〕陈朝平:“内斗新焦点,地方抗中央”,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8版。

  〔4〕社论:“蔡英文藉亡国感取胜,但内政恐更形棘手”,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版。

  〔5〕社论:“蔡英文藉亡国感取胜,但内政恐更形棘手”,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版。

  〔6〕林敬殷:“陆港因素,拉大输赢差距”,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3版。

  〔7〕邱师仪:“年轻选票的江山”,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8〕刘瑞华:“世代差异:一场反动的选举”,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3日,A12版。

  〔9〕杨开煌:“对两岸变局的观察”,台湾《观察》月刊,2019年第9期,第16页。

  〔10〕社论:“蔡英文藉亡国感取胜,但内政恐更形棘手”,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版。

  〔11〕“黑白集:这些裂痕如何弭平”,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版。

  〔12〕顾正禧:“260万的距离:世代之争与分裂社会”,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5日,A12版。

  〔13〕杨泰顺:“两个世界的台湾”,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14〕小笠原欣幸:“台湾总统选举的外部因素”,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召开《第10届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0页,2019年7月29日。

  〔15〕小笠原欣幸:“台湾总统选举的外部因素”,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召开《第10届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1页,2019年7月29日。

  〔16〕小笠原欣幸:“台湾总统选举的外部因素”,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召开《第10届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2页,2019年7月29日。

  〔17〕小笠原欣幸:“台湾总统选举的外部因素”,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召开《第10届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页,2019年7月29日。

  〔18〕杨开煌:“对两岸变局的观察”,台湾《观察》月刊,2019年第9期,第16页。

  〔19〕杨渡:“这不只是一场台湾的选举”,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8版。

  〔20〕赵春山:“因应两岸形势,发球权在谁之手”,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3日,A13版。

  〔21〕刘容生:“蔡韩之战:两国、两岸、两代”,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5日,A12版。

  〔22〕社论:“莫让台湾民主登上尸速列车”,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9版。

  〔23〕游清鑫:“三大问题影响台湾未来”,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24〕苏永钦:“告别民粹、深化民主”,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9日,A12版。

  〔25〕翁履中:“国民党打掉重练吧”,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3日,A13版。

  〔26〕王健壮:“台湾从此将进入威权民粹年代”,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27〕社论:“蔡英文藉亡国感取胜,但内政恐更形棘手”,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版。

  〔28〕陈朝平:“内斗新焦点,地方抗中央”,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8版。

  〔29〕社论:“莫让台湾民主登上尸速列车”,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9版。

  〔30〕社论:“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如何再起”,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3日,A2版。

  〔31〕黄年:“大选对两岸关系的启示”,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19版。

  〔32〕邱师仪:“年轻选票的江山”,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33〕王尚智:“成也韩国瑜,败也韩国瑜”,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8版。

  〔34〕郑自隆:“给胜选的民进党浇一盆冷水”,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4日,A13版。

  〔35〕邱师仪:“年轻选票的江山”,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36〕陈洛薇、刘宛琳:“韩吞败,输在绿2助选员”,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版。

  〔37〕社论:“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如何再起”,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3日,A2版。

  〔38〕社论:“勿用主权掩盖新威权,窒息台湾民主”,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22日,A2版。

  〔39〕王尚智:“成也韩国瑜,败也韩国瑜”,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8版。

  〔40〕王健壮:“台湾从此将进入威权民粹年代”,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20版。

  〔41〕黄年:“大选对两岸关系的启示”,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2日,A19版。

  〔42〕社论:“勿用主权掩盖新威权,窒息台湾民主”,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22日,A2版。

  〔43〕陈朝平:“内斗新焦点,地方抗中央”,台湾《中国时报》,2020年1月12日,A18版。

  〔44〕萧旭岑:“国民党不能输掉价值”,台湾《联合报》,2020年1月15日,A13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3月号,总第26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