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学术移工”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的“解码”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9-09-26 00:15:35


“台湾教师”在大陆因教学而长住,对陆方正确理解台湾人的各种看法有帮助。
  中评社╱题:“学术移工”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的“解码”作用 作者:练卜鸣(台湾)

  台籍教师具有较长在陆时间,与学生、老师们朝夕相处,与当地人接触也较多,又熟悉两岸社会环境。这些为数已上千的台籍教师站在第一线教书,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元,理应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如实解读、理解大陆各种对台政策,积极去发挥台师群体所具备的“解码”功能。如果有大量“台湾教师”在大陆因教学而长住,对于陆方正确理解台湾人的各种看法,当然有帮助;也可以回头让台湾对大陆有更正确的理解,这将会是两岸交流趋向全面且客观的另一里程碑。

  一、前言

  当台湾普通大学、职业类高校教职工作僧多粥少,加上职业教育改革后,“专业技术资格”教师也分食高校工作大饼;另台湾地区又没有像大陆、欧美国家有许多研究机构可进用高学历人才,且台湾企业每年能招揽的博士人才估计也不超过1000人,因此为养家餬口,在台湾没出路、满街跑的流浪博士,只好前往东南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及2015年后大举“西进”前往大陆高校找工作,他们瞄准的绝不是媒体报导的“高薪”,也跟大陆出台各种政策“揽才”没有百分之百的关联性,他们所要的也只是想获得一份合理的教学工作、一份谋生的工作,以解决在台湾找不到工作的困境罢了。这些为数已上千的台籍教师站在第一线教书,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元,理应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但大陆有关部门、有识之士也应如实去理解这群离乡背井、抛妻弃子到大陆教书的“学术移工”,兹将笔者本人3度在大陆任教经验及个人观察简要阐述如下,供执政者、学者专家及有识之士参酌。

  二、“三门教师”、“流浪博士”充斥台湾街头

  据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统计显示,2001学年度在学博士不到1万6千人,从2008年起每年生产了4000名上下的博士,2010学年度达到3万4千名高峰;以2014学年度为例,4048位毕业博士,仅约13%的人能进入学术界。另《(台湾)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在2013年也做过统计,当年度台湾有8116名博士找不到正职,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已经增长到了1.3万人,组成了庞大的流浪博士大军。另再调出(台)教育事务主管部门详细统计分类数据,2015年7月,台湾毕业3,623名博士,其中人文类603名、社会类558名,人文社会类共计1,161名博士,谋职较为困难;另据(台)科技部统计,2016年台湾博士就业人数67,547名,在职占91.8%,不到一成的博士没有工作,但2008年时,兼职博士仅2.9%、博士后研究仅 2.4%,至 2015年,兼职博士已达8%、博士后研究已达4.7%,以上数据显示,晚近十年台湾博士就业的确面临困难,估计目前岛内可能累积超过1万名至3万名左右品质不错的“流浪博士”,这些博士无正职工作,仅能兼职,生计面临困难。

  三、台籍教师在大陆学术丛林生存概况

  1.台籍教师赴大陆工作概况

  据媒体报导,中国大陆至少18个省市都有台籍教师,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山东、陕西、重庆、湖南、青海、贵州、内蒙古、黑龙江等,推估目前在陆台师人数应该已超过千名之谱。近期福建省宣布至2020年,将引进1,000名台湾教师至当地大专院校担任全职教师,同时支持在福建高校任教的全职台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可承接大陆国家级科研专案。单从省份来看,其中以对台前沿的福建省人数最多,2018年就招募了132位台湾学者,预计今年再招聘200位台籍老师。过去几年间,成百上千的台湾学术人才正快速西进,他们以两种基本形式进入中国高教体系:一种是“编制内”,相对低薪地进入中国最好的985和211体系的高校 ;另一种是“编制外”,相较台湾的大学薪资高些或比照公立大专教师薪资进入省级或市级高校,如集美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及一些很少人听闻的学校,如武夷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南吉首大学、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等等。其中,仅湖北经济学院就有40名台籍教师,这也是大陆台籍教师最多的大学之一。

  2.媒体吹捧“台籍教师赴陆领高薪”?

  两岸政经情势、人才价值及学术环境,近年来发生明显的变化,过去曾见台湾资深名教授被大陆大学高薪挖角,如原政大金融系系主任霍德明及台湾大学国企系教授巫和懋等精英学者,被高薪礼聘跳槽到北京大学等,这类报导时有听闻,但这些前辈的资历与辈份皆高,毕竟是少数中的极少数,40岁上下的岛内年轻老师实难望其项背,也代表两者进入大陆大学的条件是大不相同的,笔者必须坦言“赴陆高薪”是被媒体、或某些爱面子的老师吹捧出来的。据笔者多方电话询问分布在福建、江苏、湖北、广西等省台籍教师,得知他们月实领工资约在14000—18000元之间,年领12个月,且没有年终奖金。经查其薪资标准是参照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于2011年7月(截至2017年8月为止资料没有变动)发布之“公立大专教师薪资明细表”(本薪+学术研究费),即副教授低标准可达78,680元新台币、助理教授低标准可达68,990元新台币、讲师低标准可达56,580元新台币。粗估“非纳编”属一般聘雇的台籍教师约占目前在陆总数的九成五以上,大都签订1年或3年一聘的协议书;笔者仔细浏览了三省5所学校台籍教师“聘用协议书”,除工作内容(要求)差异较大外,其工资水准差别皆不大。

  3.中国学术已进入买方市场

  近年来中国大陆大量的海归与每年超过6万名的博士毕业生也在竞逐教职,大陆在政策上虽然张开双手欢迎台湾的年轻教师,但本地教师却认为台湾人是来“争资源”、“抢饭碗”的,进而变相排挤外来者。连学术研究的发表也充满着条条框框的红线和潜规则、升等除了靠能力更要靠人脉关系,不是欧美、台湾岛内学术自由的环境可以体会的。这些“非政策壁垒”都是中国大陆颁布所谓对台优惠措施时,所“不能说的秘密”。中国大陆学术早已进入买方市场,日后招揽条件、合约规定也恐将日益严苛。这一波西进的年轻教师,都像跨过深不可测的黑水沟一样,只能忐忑前行,凭实力求生存。

  四、台师夹缝求生,终将成为永远的“陆漂”

  一位对台研究学者在私下闲聊时表示,随着中国大陆走向国际化,延揽境外人才是大势所趋,这波是台湾人抢到了几年先机,“中国大陆打开大门欢迎你们,但台师来了,总要凭实力生存吧!”此话真是一针见血,短期是利多、长期就看个人造化了。这从台湾媒体零星采访报导及2018年、2019年台湾“(台湾)天下杂志”两次大规模派人实地采访报导,及从几个约400多位台师的wechat、QQ大群中即可得知,他们之中有人待了一两年便赔款离开,多数骑驴找马,边教书、边找寻机会跳槽;只有少数打算安身立命想长久发展,而这类型的老师,多半举家迁移或到此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为什么这一波跨越黑水沟的“学术移工”如履薄冰地找生存的缝隙呢?因为大陆高校迷信于“科研成果”或有改制成“大学”的压力,导致台湾教师的“科研压力”较高,而各大学订定的KPI,也超出老师们的负荷,从台籍教师“聘用协议书”中几乎都有聘期3年内以第一作者完成CSSCI/SSCI/EI收录论文两篇的条款;私下闲聊时即有不少老师说:“如果我能在三年内发表两篇顶级期刊论文,我在台湾也能找到教职或直接到欧美、香港或新加坡的一线大学教书,也不用离乡背井、抛妻弃子到大陆教书了!” 也就是说,学校通常会在第三年审批老师的科研进度,以决定是否续聘及薪酬。一旦没达标就扣薪或得另谋高就。笔者就认识几位原在台湾是流浪博士,在中国大陆却成了游牧民族,他们在大陆已换了几个省几所学校了,他们擅长教书,也很能融入师生圈,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但由于自身因素,及台湾学术训练的语境和逻辑与大陆差异大,发表论文着实吃了不少苦头,只能在夹缝求生,或许终将成为永远的“陆漂”。

  五、大陆聘用台籍教师是“融合发展”的展现 

  2016年3月5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12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时,首先提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念;2017年6月的“海峡论坛〞,大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于致词时强调,两岸要“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同年8月30日举行的第15届“赣台(九江)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会”,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表示,大陆将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以往,大陆虽以各项“惠台”措施争取台湾民心,但易被视为“统战”难以收效;近年来大陆调整思维,从“走出去”转为“请进来”,主动争取台湾民心,敞开大门让台湾民众到大陆就业生活,以亲身参与大陆的经济社会建设,并直接受益。大陆涉台人士指出,当前大陆强调“融合发展”,是反思过去几年对台工作的经验教训,岛内马政府时期两岸交流扩大、深化,但主张统一的台湾民意反而越来越少,主因就是交流互动虽增进两岸利益连结,但只增进各自利益,无法形成双方共同利益。因此,在习近平的“两岸一家亲、两岸心灵契合”等对台思维下,透过经济、社会及文化的“融合发展”,让台湾民众亲身感受大陆的发展机遇,较易拉近彼此的心灵契合。基此,2017年年底迄今大陆重要涉台官员及有关涉台研讨会,皆以“融合发展”为主轴,显示继“一代一线(青年一代、基层一线)”取代“三中一青”后,大陆对台政策主轴近期已有所调整,过去的“和平发展”已由 “融合发展”所取代。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19大报告中,指出大陆“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虽未明文提到“融合发展”,但已清楚阐明其意涵。显示大陆对台政策主轴确已由“融合发展”所取代,再由近期福建扩大争取台师赴陆的政策来看,明显是“融合发展”政策的又一具体展现。

  六、西进 “学术移工”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可发挥的解码作用

  社会融合(Social Cohesion)与社会分裂(Social Disruption)、社会解体(Social Disorganization)、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相对应。两岸间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既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更是大势所趋。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瞭解”是第一步。要想取得深层次的社会融合,其基础仍是彼此有深入的“理解”。相互理解的过程即是互相“解码”的过程。“以自己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还是“以对方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当然是择其后者才相互理解,逐渐卸下心防,才可能达到心灵契合。从相互隔阂到心灵契合,非一蹴而就,需要方法需要耐心。“台籍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台湾游客、台商、台干的流动性很高,教师在大陆扎下根后生活稳定,而且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从居住时间而言,一待至少1-3年以上;台湾游客仅是到大陆旅游的观光客,每次入境最长逗留时间约七至十四天左右;台商、台干虽然停留时间也很长,但因种种因素与员工、当地居民还是有诸多隔阂;台籍教师则不一样,具有较长在陆时间,与学生、老师们朝夕相处,与当地人接触也较多,又熟悉两岸社会环境。这些为数已上千的台籍教师站在第一线教书,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元,理应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如实解读、理解大陆各种对台政策,积极去发挥台师群体所具备的“解码”功能。

  七、小结

  迄今为止,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多半是短期性、局部性的,就算有大量台商在对岸投资、营运,台商或其干部在中国大陆停留多半是业务所需,不易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对于大陆社会的瞭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或正确,而他们在台湾的影响力也相对有限,难以构成系统性且深入的观点与社会沟通,并形成舆论,影响台湾社会。如果有大量“台湾教师”在大陆因教学而长住,对于陆方正确理解台湾人的各种看法,当大有帮助;也可以回头让台湾对大陆有更正确的理解,这将会是两岸交流趋向全面且客观的另一里程碑。 

  参考资料:

  1.《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官网 https://www.stpi.narl.org.tw/public/rule.htm?color=green。

  2.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10月17日《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意见》(闽教合作〔2017〕40号)

  作者简介:练卜鸣,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班毕业、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台籍教师)、炎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兼助理教授、(台湾)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连云港市台湾研究会学术顾问。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9月号,总第261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