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经济正经历大考。审视国内,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环顾世界,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不利局面。
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员子房先生文章称,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一个信心如磐的中国,一个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如果统算一下,实现了‘六保’,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文章认为,越是在爬坡过坎的关口,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难题。“六保”就是针对新情况提出的积极的、进取的而不是消极的目标任务。平常我们的速度跑得快一点,这是进取,往前走。当面对外部强烈冲击时,能稳住阵脚、站稳脚跟、不后退甚至少后退,这本身就是积极的。如今,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保住今后发展的根基。
留住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无论是新增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元,还是减免社保费、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抑或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都是为了进一步为企业纾困解难和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是为了让“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有更多用武之地。如此,也就会实现“钱是可以生钱的,用之于民的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的愿景。
文章表示,正如“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疫情防控的行动指南一样,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也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注重“放水养鱼”;避免起重脚,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更要遵循发展规律。
今年以来,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各种政策措施正产生积极效果: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4月份,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今后,对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来说,相关部门要在已有政策实施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政策精准度,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政策资金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要从不同角度采取扶持措施,使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提高相关措施的实施效率。
每逢大事有静气,特殊时期有定力。正如总理所说,“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只要我们把握大局大势,把准前进方向,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千方百计挖掘各方面优势和潜力,就能为居民就业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今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并且回归长期稳定增长的轨道,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