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今世界还处在“棋战”时代吗?
http://www.CRNTT.com   2018-11-16 00:09:51


 
  四、在“棋战”时代,“敌”、“友”界限将趋于模糊

  “热战”和“冷战”有两个特点:一是矛盾性质是你死我活,所以必须划清敌、我、友的界限;二是由于事关生死,总是拉几个盟友心里更踏实,所以一定要形成国家联盟,分为两军对垒。

  到了“棋战”时代,由于对抗力度降低,大国基本上没有了“生死”的威胁,为了追求更高的自由度,结盟变得不那么重要。以中国为例,即使对关系最友好的俄罗斯,中国也只是保持“结伴不结盟”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国还同许多国家建立提法略有差别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就像结成了一起下棋的棋友。但“伙伴”之间原本存在的争端与分歧并未消失,在每一个具体争端上,就像面临每一局棋一样,双方都想当赢家。

  再以美国为例,特朗普上台后,对盟友也显现出“不在乎”的态度,不但悍然向欧洲、加拿大等“亲密战友”挥动关税大棒,甚至有人怀疑特朗普想策动欧洲的“颜色革命”,以求推倒欧洲各国的“中左”政府,帮助右翼的极端民粹势力上台。对在冷战时美国和西方阵营“最仇视”的俄罗斯,特朗普却冒着被疑为“通俄”的巨大风险,坚持要与普京改善关系。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棋战时代,敌、友的界线是模糊的,是可能转换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盟友。一度曾传言“联俄制中”是基辛格给出的主意,基辛格不但坚决否认,而且进一步指出:“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应寻求联合盟友与对方作对”,基辛格不愧为“国际战略大师”,这种“不应寻求联合盟友与对方作对”的思路,正是棋战区别于冷战、热战的大特点。

  另一个特点与此相关,就是每一个大国都有其主要防范的对象,但都不会像热战或冷战时期那样,明确把对方定为“假想敌”,更不会公然以战争威胁对方(私下另当别论),甚至避免过多地公开批评和指责对方。以往不共戴天的敌人,现在变成了非敌非友、亦敌亦友、似敌似友、可敌可友、此时为敌彼时为友、此事为敌彼事为友、此处为敌彼处为友、此时此事此处既为敌又为友……

  以中美关系为例:中美两国曾长期敌对、包括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兵戎相见,以至今天仍然有人把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为“美国阴谋”所害。在这种“反美等于政治正确”的氛围下,批评美国、咒骂美国没有任何问题,但要说美国是“友”就有一定风险。

  然而这样一种视美国为死敌的观念并不符合中央的认知和政策。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亲自开启了与美国改善关系的进程,并在抵制苏联的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其后,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主张“中美关系终究要好起来才行”;邓以后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继续坚持对美国“既斗争又合作”、“斗而不破”的方针,直至习主席提出与美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双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这是一条贯穿中共五代领导、延续近半个世纪的政策脉络,很明显是以“亦敌亦友”的两重性看待美国为前提的。

  五、在“棋战”时代,竞赛规则将日趋重要

  “热战”是弱肉强食的“零规则”时代。“冷战”是两套游戏规则对峙和较量的“双规则”时代。“棋战”是遵循国际公认准则的“单规则”的时代。

  所谓“单规则”,主要是通过重大的国际组织章程如《联合国宪章》、WTO组织章程等、以及重要国际会议通过的宣言或国际协议如《巴黎气象宣言》、《伊核协议》等体现出来。其中有些国际组织冷战时期就存在,但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权威。如联合国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发生国际纠纷的时候出来担任“裁判”的角色,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制裁或维和行动,也都以联合国的名义进行。

  “单规则”的动力来自全球化,全球化首先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然后呼唤全球治理的各国协调、期待各国团结应对环境、能源、恐怖主义、老年化社会等各种新型挑战,这一切都需要有统一的、大家都服从的游戏规则。

  然而近年来,以特朗普执政为突出转捩点,在欧美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运动甚至浪潮,“单规则”的趋势也因此受到冲击。本来,很多“单规则”都是美国主导制定的,但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却带头翻案,相继退出巴黎气象协定、伊核协议、撕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扬言WTO如果不改革,美国也要退出WTO……对此该怎么看?

  1,从“冷战”到“棋战”是慢慢过渡的,时代变化是要跨越“界河”而不是“界线”,因此必有一段两种时代特征并存的过渡期或摇摆期。“单规则”是就趋势而言,现实中总有一些国家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遵循“单规则”,愿意另搞一套。特朗普的出现及美国的“退群”,使这些对“单规则”说“NO”的国家又增加了一个。如果是小国家,多一个少一个本无所谓,然而美国的分量太重,它的“退群”,即刻发生的作用就是过渡期拉长,摇摆加剧,“全球化”与“单规则”是否为必然趋势也被打上了问号。

  2,特朗普本人就是一个混合了冷战和棋战两种时代特征的过渡人物。他对意识形态争端的不屑及对盟友的“不在乎”,对经济民生和“捞钱”的极度关注,其实在无意间符合了棋战的时代特征;而他对“让美国再次伟大”和“把制造业带回美国”的热衷,又带有太多对旧时代的留恋,实际做不到。特朗普其实并不反对“单规则”,他的首选是要建立一套对美国有利的“单规则”,或者把既有的国际规则向“对美国有利”的方向去解释。现在他关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主张已经得到欧洲、日本的呼应,如果这一套成了“单规则”的一部分,对中国会有所不利。

  3,如果特朗普不能改变目前对美国不利的那些“单规则”,他不惜“退群”另搞一套。鉴于美国的经济体量和美圆作为世界货币的独特地位,一旦美国的转向成为定势,最坏可能就是造成“全球化”进程停止,世界经济格局将变为若干个地区经济联盟(自贸区)并列的版图,各自贸区有自己的规则,于是“单规则”变为“多规则”。真到了那一天也不是“新冷战”,还是棋战!只是多分出几个赛区、多办几种赛事,主持单位多了几家,游戏规则、奖金有所区别而已。而且几个自贸区虽然是并列的、自成体系的,但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还有经贸联系,因此也必然还有大家共同认可和遵循的游戏规则。

  4,以上讨论的只是最极端的变化,其真正发生的可能性至少目前还是较小的,“全球化”以及与之相连的“单规则”的普及仍然是大趋势!特朗普是个自负的生意人,与美国政界素无渊源,他以“反建制派”的姿态跃上政坛,在国内树敌甚多,很多人反对他的政策,像加州、纽约等大州都宣布继续奉行原来美国签过字的“单规则”;他现已被“通俄门”调查搞得焦头烂额;在国际上也基本没有盟友;又得罪了媒体,恶评不断。从棋战角度论,这位棋手出招凌厉狠辣,但棋风不够儒雅,偏好算小帐,而且爱犯规。他一意孤行,最后能走多远是很大的悬念。即使他能连任,也就再干六年。须知特朗普及其身边那几位“鹰派”幕僚都是美国政界中最“极端”的人物,或者说他们是热战思维和冷战思维保留最多的那部分美国人的代表。这样偏激的人其实在美国社会中是少数,在特朗普之后,新的美国领导人必定会有某种程度的向“主流传统”的回归。

  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今后各国围绕游戏规则的博弈将成为“棋战”的重要内容。在制定规则时拥有参与权、对于何谓“国际公认准则”拥有解释权,在挑选裁判时拥有投票权,这些将显得异常重要。

  六、“棋战”时代的新战争观

  “热战”是大国之间捉对厮杀的血肉大战;“冷战”是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和积极备战、以及彼此之间的间谍战、口水战和代理人战争;而到了棋战时代,和平将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人类对战争形成了三点新认识:

  1,战争的目的从争夺自然资源或扩大势力范围,逐步转移到为维护本国制订国际规则的地位与能力,或维护于本国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规则而战。

  2,“人们更加强调战争在解决相互间利益矛盾时的调节功能而非破坏功能,在战争中胜利的一方不仅要尽量减少本方的伤亡,也给对手留有一定‘余地’”。

  3,以武力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越来越“非道德化”,不仅用武力处理国际关系是如此,甚至以武力来解决国内的政治分歧,也越来越受到谴责。所以“用兵”必须慎之又慎!

  关于战争的这三点新认知,至今没有变化,而且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发挥越来越大的制约作用,具体例子就不列举了。

  七、结语

  综合上述五点,我仍然主张当今世界处在棋战时代,我们应当用这样的时代观来看待中美矛盾、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棋战”式的国际秩序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有利的,所谓“战略机遇期”的依据就藏在其中;而特朗普之所以一再“退群”且不断要求改变游戏规则,也是因为他发现这样的时代走势对美国保持霸权不利。所以当前中国要做的非但不是要论证什么“新冷战”,以至把自己和对方都带回到“冷战”的泥沼中去;反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消除“冷战”复燃的条件及可能,同时有意识地去扩展和确立“棋战”式的国际关系与游戏规则,最终让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博弈中稳稳地站在冠军或极少数“最佳棋手”(不一定每项赛事都当冠军)的行列中。

  注释:

  ①戴博语中评:中美爆发热战可能性低。2018-09-21,hk.crntt.com,首页-今日头条。

  ②参看:黄嘉树:《棋战时代——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思考》,载香港《中国评论》,1998年1月第一期(创刊号)。

  ③参考消息,2018-09-22。

  ④王毅:要通过双赢而非双输的方式妥善解决中美经贸问题。新华网:2018-06-14,新华社新闻。

  ⑤司徒文:双方都避免核战,美中不会全面冲突。2018-09-21,www.crntt.com,首页-台湾综合。

  ⑥《基辛格否认曾建议特朗普政府联俄制华:必须把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中国之声》-新闻纵横-09-20-2018;见“网易新闻”等。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11月号,总第25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