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两岸经济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8-08-29 00:20:28


(图4)资料来源: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图5)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三)两岸经济关系新动向

  中国政府面对新时代新环境,针对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为解决外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内部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内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等问题,2015年分别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举措,为企业界提供了新的市场动力和历史机遇。但由于台商的定位既不同于内资企业,也不同于外资企业,上述市场商机和优惠政策不少台商感到“看得见够不着”。

  如何继续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是大陆方面一直重视的问题。中共十九大提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1个部门,于2018年2月28日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俗称“惠台31条”)。这31条的第1条就是“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画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将大陆“中国制造2025”的商机向广大台商完全敞开,在没有台湾当局配合的情况下单方面扩大开放,为台商的参与铺平了道路。综观前12条针对台商的优惠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将新时代新环境的新政策新机遇完全向台商敞开,这有利于台资企业分享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机遇,有利于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状况看,近年来两岸贸易与投资又出现了新的增长势头,笔者判断这与当前新时代新环境与两岸新形势新政策密切相关,而与国际经济景气波动关系不大,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资料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表现基本持稳,复苏力道有限,但是2015年起迄今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实际到资额却持续大幅攀升,2017大陆实际使用台资(含第三地)甚至同比增长30.9%,高达47.3亿美元,2017年两岸贸易额也再创历史新高,达19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再次转负为正。

  (图4)资料来源: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台商对大陆投资在2002年两岸加入WTO达到2017年以前的历史峰值后,开始逐年走低,直到2008年承认以“两岸同属一中”为内涵的“九二共识”的马英九上台后,台湾当局松绑两岸经济政策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重新进入上升通道,总体上到2012年再次开始下降。

  2012年开始出现台商赴大陆投资衰减的主要原因,除大陆自身经济转型原因外,可能与当年台湾当局推出了“加强推动台商返台投资方案(鲑鱼返乡)”政策有直接关系,该政策的6大策略措施包括协助解决人力问题、取得土地资讯、提供设备进口关税优惠、加强辅导谘询、加快ECFA后续协议谈判、增加政府基金投入以降低台商资金成本。这些政策有助于改善岛内投资环境,加之企业界对两岸ECFA后续协议签署的乐观预期,认为两岸绝大部分商品与服务贸易将会有零关税或低关税的前景,不需要直接投资大陆即可抢占大陆市场。

  然而2014年的台湾“反服贸运动”粉碎了这种乐观预期,不但已经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无法在台生效,《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与《海峡两岸争端解决协议》的签署也遥遥无期。现实情况下,台商已经不可能期待出现两岸贸易零关税的美好前景,为了拓销大陆市场还得通过直接投资大陆避开关税劣势,同时可以更好地融入大陆日益完整和提升的产业链。因此,自2015年起,台商对大陆投资重新开始迅速增加,特别是2016年主张疏远大陆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次年更是出现了台商投资大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图5)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两岸贸易在连续两年下滑之后,2017年也出现两位数的正增长。从产品结构看,占最大比重的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占比46%,将近一半,其次是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部件,占比11%。⑨可见仍然是以中间产品为主要内容,应该与台商在大陆增加投资带动有关,与大陆经济的企稳复苏及乐观预期有直接关系。

  在上述两岸经济环境变动背景的影响下,两岸投资与贸易出现这种变动趋势是符合逻辑的,加之大陆出台“惠台31条”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商机向广大台商充分敞开,应该会更有利于两岸经济合作的加强,台商投资大陆增加与两岸贸易额增长的趋势预计会在2018年继续延续。

  二、两岸经济合作

  当前两岸制度化协商中断的情况下推动两岸经济合作,重点应该是协助强化两岸产业对接。可以从大陆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台湾产业发展的供给两个层面寻求匹配。需求面指大陆发展战略中最迫切需要鼓励哪些产业快速发展并为此提供政策支持。供给面指有哪些台湾产业发展情况较突出,具备与大陆产业对接的潜力与意愿。

  (一)官方协商缺位的民间合作

  中国大陆新时代的改革和发展举措为台商提供了又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其中,“中国制造2025”是着眼于中国大陆的内部经济发展和制造业水准提升,因此对台商的需求和为台商提供的机遇也更多。这些举措将助力中国再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由此必将带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和根本性转型,这样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中国经济完成转型、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经济体之后,不一定还能再有,台资企业如能抓住机遇,可能会再现第一代台商到大陆创业的辉煌壮举。

  但由于台商与外商不同,两岸缺乏足够的制度化协议给予台商所期望的待遇,并且因为民进党上台后拒绝继续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制度化协商中断,因此大陆通过《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俗称“惠台31条”)向台商进一步释放商机。从具体内容看,31条惠台措施中有12条措施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笔者将其具体分为市场、用地、税收、补贴、融资、信用6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攸关台资企业利益的内容。根据对大陆招商人员的调查,虽然所有台企在规划投资时都会首先考虑区位因素,但区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述6方面政策因素的综合反映。不同类型的台商对不同领域的政策关注度也不同。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更关注工业用地、税收补贴等生产成本方面的政策因素,而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更关注市场准入资质等方面的政策因素;握有大量自有资金的中大型企业最为关注的政策依次是:用地、市场、税收政策,以及产业链配套情况,而中小企业在有投资意向初期的关注因素依次是:融资、补贴、用地政策。当然,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实务操作中,以上6个方面并不会清晰界定,比如会以补贴名义变相提供免费用地等。无论如何,对台资企业来说,这些措施都将帮助台资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内需市场,获得更多商机,实现更大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