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的征程
晶圆代工历史有过多次洗牌,中芯国际的路程也历经坎坷。其创始人张汝京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都曾在德州仪器就职,都回到中国台湾建立晶圆厂,一开始张汝京成立了世大积体电路,但是最终卖给了台积电。随后张汝京来到中国大陆,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中芯国际,创业途中,中芯国际还遭到来自台积电起诉的官司,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如今,中芯国际已经突破了14纳米的工艺,成为科创板首家“A+H”红筹企业。回顾来看,中芯国际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2000年~2004年是奠基时期,其在上海和北京建厂,并收购了天津摩托罗拉晶圆厂;2004年~2015年是积累时期,中芯国际逐步投产,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兼备;2015年至今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28纳米量产的企业,实现中国大陆高端芯片零生产的突破,并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启动生产基地的新建和扩建。2019年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第二代FinFET技术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目前,中芯国际在晶圆市场上排名第五,根据集邦最新数据,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市场上,台积电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市场份额为51.5%,其次为占比18.8%的三星,紧接着是格罗方德(7.4%)、联华电子(7.3%)和中芯国际(4.8%)。
在这一高度集中的市场上,台积电仍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5纳米工艺已经量产,并在攻坚2纳米。而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面临高昂的成本和技术壁垒,已经相继宣布放弃研发7纳米制程工艺。
中芯国际还在持续投入,更广的融资渠道也必不可少。2017年-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7607.78万元、447090.01万元及474445.6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72%、19.42%及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