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数据、计算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使算法走向复杂、多项和多能。
然而,算法按照大的分类依然可以“一分为三”:第一类是基础算法,这是开发其他算法的工具;第二类是通用算法,比如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在多个领域运用;第三类是针对特定场景的应用算法,如智慧城市管理时用到的算法。
这三类算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算法社会,人应该是也必须是规则的核心
图灵奖得主巴特勒·兰普森(Butler Lampson)曾说,“一切皆可计算”。在当今时代,这句话被不少人奉为圭臬。毫无疑问,算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门旅游,导航软件可以自动规划最合理的路径;打开淘宝,买家需要的商品一应俱全;阅读资讯,App会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推送到主页……“算法,比你还懂你自己”的说法由此而生。
算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说,人类已经从互联网社会进入到算法社会。
在大数据和计算力的助力下,算法设计的思维逐渐由“合理解决问题”向“精确化和优化”方向转变。这也引发了不少人对算法的恐惧。他们认为“算法利维坦”近在眼前。
1818年,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了一本名为《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的小说。小说中,一位名叫弗兰肯斯坦的年轻科学家创造出一个类人生物,并由此带来痛苦和灾难。100多年后,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将人类惧怕机器的心理,取名为弗兰肯斯坦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