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2-21 08:23:50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20年的重点工作。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20年的重点工作。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不仅对于保持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十分重要,对于当前做好“六稳”工作也十分重要。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增强行动自觉

  经济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文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列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导向性。去年以来,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宏观政策如何取向,工作重点如何确定,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大选择。对此,中央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那就是,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尽管国际环境十分复杂,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发展理念问题放在年度重点工作的第一条,凸显了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特殊背景下,中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取向。

  为什么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中央做出这样的抉择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简单的需求刺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贻误改革和调整时机,并给下一步发展留下后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持续下行,除了发展阶段性变化等内部原因和一些外部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由于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制约,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能够充分释放。

  比如,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是近年来导致中国一些产业竞争力下降和外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但还是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中国在能源、资金、物流以及税费等成本方面相对比较高,使得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挥受到很大制约。而要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靠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强化其竞争,要靠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用工体制和税费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再比如,现阶段中国城乡投资需求依然很大,包括农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既有利于补短板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而且也有利于扩大需求和稳增长。但要充分释放这些方面的投资需求潜力,涉及到投融资制度、农村建设用地制度以及乡村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如果这些改革能够有效推进,不仅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也能够为这些投资需求提供比较充足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因此,通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充分释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仅能够为经济的中长期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也是短期稳增长的有效途径。

  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

  文章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产品、服务、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质量提升,也涉及观念、文化、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转变和协力配合,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在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和深刻把握其内在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领域实际,采取有效对策,力争取得实效。现阶段,尤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的蓬勃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产业的质量档次,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极大地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支撑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要看到,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提升,也是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传统制造业范围更广、体量更大,对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更大。目前中国虽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短板,除了一些“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技术受制于人外,还在于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标准等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核心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要处理好制造业质量提升与服务业质量提升的关系。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成为经济的主体。但与制造业类似,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规模大而质量层次有待提高。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例,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在旅游观光、休闲康养、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成为居民消费升级和增长的新亮点,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由于这些领域在服务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良莠不齐,制约了相关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情况也基本类似。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金融保险服务、电信数据服务、会计审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认证认可服务、律师仲裁服务等,不仅需求越来越旺盛,成为新的增长点,也对其他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发挥重要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但由于这些方面总体来讲也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的转型升级也形成了制约。

  三是要处理好提质增效与补齐短板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足,短板问题比较明显。这个问题不仅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城乡内部、区域内部;不仅表现在经济与社会民生之间,也表现在经济与社会民生内部;不仅表现在产业之间,也表现在产业内部。这些方面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补短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问题依然突出、任务依然艰巨。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仅影响了中国发展的质量和“成色”,也制约了发展的后劲;不仅制约了民生的改善,也不利于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正因为如此,新发展理念把“协调”作为重要内容。这方面工作做好了,也能促进发展潜力释放,对短期稳增长和惠民生作出贡献。

  四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提升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过近年的持续不懈努力,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短板依然突出,仍是今后需要重点努力的领域。同时,从近年的实践来看,改善生态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努力应当注意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增强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预期性,为经济主体的合规性、适应性调整留出合理的时间周期,避免对营商环境和经济主体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