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调绿色发展,大力减少过剩产能,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借此机会,卧薪尝胆,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从而使中国的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已经在非洲寻找矿山,并且争取在当地建立钢铁厂。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销售份额。
中国河北一家钢铁企业接管塞尔维亚的钢铁公司,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这是中国钢铁企业开辟第三方市场的最佳范例。中国钢铁企业必须走出去,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如果按照传统的经营模式,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在中国钢铁厂加工生产,那么,不仅会增加污染,而且更主要的是,有可能会让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企业有机可乘,通过提高价格,压缩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开辟第三方市场应该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国在核电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消化先进的核电站技术,另一方面积极投入科技力量,依靠科技创新,建设新的更加安全的核电站,并且与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合作,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中国核电站已经出口到巴基斯坦和英国。中国钢铁厂应该寻找更多合作伙伴,依托当地的原材料,生产优质钢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原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中国一些钢铁企业已经在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寻找矿山资源,并且在当地设立独资公司,依照当地的法律,从事矿山开采业务。事实证明,这种依托铁矿石资源发展钢铁产业的做法值得肯定。中国政府应当要求中国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钢铁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寻找铁矿石等重要的原材料,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建设钢铁厂,另一方面也必须重建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实现钢铁产品的清洁化生产。
中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如今又面临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的要挟,这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居然在铁矿石采购方面缺乏足够的定价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重大遗憾。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高质量的钢铁产品,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须建立更加可靠的产业链,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
首先,中国钢铁产业协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集思广益,广纳善言,鼓励中国的钢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减少对铁矿石的严重依赖,在世界各地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如果能够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效率,那么,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就不会漫天要价,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就有了利润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