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6月26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国家。建国70多年来,中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
1882年,上海外滩出现了中国第一盏电灯,顿时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新奇。但在此后很长时期内,对广大中国人而言,电灯仍只能观赏而无法享用,因为当时的中国电力工业产能太低下了。截至新中国成立,中国的能源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乏善可陈。1949年全国煤炭产量只有3000万吨,还不到现在3天的产量;全国电力装机只有185万千瓦,产能还不如大亚湾核电站;发电量仅为43亿千瓦时,还不到如今5小时的发电量;全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还不及如今长庆油田一天的产量。在大庆油田开发之前,中国由于石油产量极为有限,以至上世纪50年代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只能在车顶上背一个硕大的煤气包,以此来替代汽油驱动汽车,石油紧缺到什么程度不言而喻。
70年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短短一瞬间,然而中国的能源发展却出现了恍如隔世的巨大变化:去年中国煤炭产量达38.4亿吨,占全球一半以上,以至如何有效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推动去炭化已成为中国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发电装机超过22亿千瓦,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年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1/4。2015年青海果洛州3.98万无电人口也用上了电,中国的无电人口由此历史性地归零。即便在蕴藏量并不那么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领域,中国的年产量也达约3.45亿吨油当量,居世界第六位。总体来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头号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令人惊叹的量变只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侧面,而该领域相继发生的诸多质变更让国人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中国能源领域的超级工程可说是灿若星河,不胜枚举:全球名列榜首的三峡工程,世界最长的输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的西电东送工程……这些世界级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不仅在能源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充分说明中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制造水准正在迎头赶上甚至领跑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