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东盟国家老挝的首都《万象时报》报道,老挝政府已经发出指示,要求老挝企业和农户向中国出口活牛。这是中国与老挝签订出口协议之后,老挝政府采取的具体行动。
按照协议,老挝将获得出口50万头活牛的出口配额。中国云南省通往老挝的铁路贯通之后,老挝农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出口中国。老挝农业林业贸易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准备增加对中国出口大米、玉米、木薯、香蕉、西瓜和红薯,未来有可能会向中国出口榴莲、龙眼、火龙果,波罗蜜。其他优先出口的农产品还包括花生、腰果、辣椒、芒果、香蕉、茶叶、咖啡、甘蔗糖等农产品。
中国加强与老挝等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犹如增加了数万公顷的土地。中国进口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可以促使东盟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东盟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加坡作为东盟国家,早已实现工业化和金融化,而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仍然处在农业社会,这些国家少数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中国购买东盟国家的农产品,会促使这些国家农业发展。
但是,要想改善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效率,还必须增加投资。也就是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应当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购买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帮助东盟国家的居民摆脱贫困;另一方面,增加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使东盟国家尽快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农业社会。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加大了对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投资力度。中国在一些东盟国家建设工业园区,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中国在东盟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譬如水电站,解决当地的电力供应不足问题。
可是,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工业领域的投资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增加投资之后,虽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东盟国家普遍缺乏农业技术工人,而农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如果疏于管理,那么,大量投资有可能会难以收回。
现在看来,中国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必须考虑东盟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禀赋。如果只是投资建设工业园区,或者通过设立企业帮助东盟国家实现工业化,那么,有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脱层现象。城镇工业化和广大农村的原始农业形成强烈的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