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滞留湖北台商包机昨天顺利返台,台湾华航和大陆东航两架飞机共载送361位台胞回家。(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香港3月22日电(评论员 束沐)3月13日,台湾“疾管署”表示,处于隔离中的第二批滞留武汉台胞361人采检皆阴性,目前健康情形良好。至此,两岸有关方面共同参与执行的第二批滞鄂台胞返乡工作算是告一段落。相较于首趟班机返台后出现的一连串政治争议,第二批虽然同样一波三折,但至少结局令人感到欣慰。
岛内不少舆论指出,两岸就第二批台胞返乡做出安排、顺利执行,对于当前严峻复杂的两岸关系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因而一些人将此视为两岸各让一步的“武汉模式”,并希望两岸执政当局能够以此为契机,恢复沟通对话、缓和紧张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两岸就第二批返台班机做出的安排,并不能称为什么“模式”,充其量只能叫做“方案”。
首先,有一套共同执行标准、可以推广复制、且有具体制度安排为依托的才能叫做“模式”。从第二批返台班机的前期协调和执行过程来看,两岸不仅矛盾不少,认知标准也有诸多不同,最终方案一拖再拖,一变再变。特别是台当局曾坚持所谓“横滨模式”,即便大陆方面采纳岛内建言、提议由两岸航空公司共同执行后,仍一度遭到台方拒绝。就在起飞当天,岛内还有人放话给台媒,炒作所谓大陆“不配合”台方检疫的话题,完全背离事实。一路磕磕绊绊,显然不能称为“模式”。
其次,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已中断许久,如果把此次双方职能部门之间的临时性、应急性、技术性沟通上升为“模式”,也是脱离现实的。民进党过去曾吹嘘,陈水扁时期两岸民间团体在澳门就三通等议题进行的技术性沟通,称为“澳门模式”。背后潜台词就是,没有共同政治基础,民进党也能“搞定”两岸事务。从此次滞鄂台胞返乡的一波三折中,同样看到了这一点,例如台当局有人高喊要“政府对政府”,再如有蓝营人士参与协调首班包机后,绿营舆论就气急败坏地污名化台商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