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电影《泰坦尼克号》开始时,镜头追随男主角杰克扫过三等舱通道,一位留着发辫的中国人正拿着词典寻找舱室。巨轮沉没后,他趴在一张漂浮的木板上,用广东话喊“我在这里”。
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是虚构的,这个木板上的中国人不是。
当爱好研究海洋历史的美国人施万克(Steven Schwankert)找到他的导演朋友罗飞(Arthur Jones),说想拍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纪录片时,后者兴趣寥寥,“泰坦尼克号很主流,还有什么可以发现的。”
施万克告诉罗飞,泰坦尼克号上有8位中国乘客。
他俩在中国生活超过20年,施万克记得1998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时,他去北京东单电影院观影。那时流行盗版碟,电影院票价比较贵,座位也不舒服,BP机的呼声总响,“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去看,还去看第二次。”连不会英文的中国大妈都能唱出原版的主题曲《我心永恒》。
2012年电影3D版重映,中国内地的票房近10亿元,几乎占此片海外电影票房的一半。2019年,为吸引游客,四川大英县一家公司宣布投资10亿元打造一艘1∶1的泰坦尼克号仿制品。
尽管中国人对这艘“漂浮的宫殿”充满热情,但很少有人知道三等舱里有8位同胞,并且有6人幸存。
在海边长大的施万克说,“如果人们只知道一艘沉船,那就是泰坦尼克号。任何能修改或是增加这个故事的一部分,都算很成功。”
一开始,他以为这是个关于沉船的故事,吸引他的是解密的过程。后来他发现,“沉船就是一大块钢铁”,船上人的故事才让它变得有意义。经过五六年艰难的调查之后,施万克向100多年后的人们重新介绍这6位被遗忘的中国幸存者。“而泰坦尼克号并不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苦难。”
六个名字
寻找“六人”的原始资料只有6个名字,它们写在旅客名单里:Ah Lam、Fang Lang、Chang Chip、Lee Bing、Cheong Foo、Ling Hee。
“这是粤语吗?还是闽南话?”施万克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些100多年前的中国名字全是两个字?每一个读音都能对应好几个汉字。纪录片团队很早就放弃了Cheong Foo的故事线,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实在太多了。“Ah Lam”则在历史里一直被错误地记录成“Ali Lam”。
在上海一家办公室里,这6个名字分散地写在一块白板上,关键信息一条一条填上去,围绕在名字周围。研究员分布各地,上海四五人、北京有一个小团队、美国两三人、英国两人、加拿大两人——其中一位是在脸书上看到消息而加入的家庭主妇。
施万克对沉船故事着迷,但面对孤零零的6个名字,他感觉研究之旅就像抽奖,最终可能一无所获。
一位研究员在美国查找各个档案馆和图书馆,浏览1912年4月和5月沉船时的报纸,几千页里找不到采访这6人的记录,尽管当时美国已经有二十几家中文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