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万水千山,寻找光荣的您!”2018年11月28日,《解放军报》以此为标题,刊登退役军人事务部领导就全国统一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答记者问,要求各地认真抓好落实,将所有退役军人的相关信息录入国家数据库。
“我是退役老兵,我来填报信息。报告祖国,我在这里!”2019年1月3日,一首没有署名的自由诗道出千万老兵心声,在许多微信群广为传播。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是着眼摸清底数、建立健全数据库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虽“不直接作为个人享受相关待遇的依据”,却为什么如静水投石,在众多退役军人心中激起千层浪?
记者在采访中寻找答案。
退役军人说——
不为待遇,只为“国家记忆”里有个名字
在广西贵港,独臂老人陈万廷赶到信息采集点,郑重接过表格,戴上老花镜,用左手一笔一划地逐一填写信息。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是否需要代笔,老人婉言谢绝:“我自己写,我要对所写的每个字负责。”
每位退役老兵的往昔岁月,都藏着不一样的故事。1953年,陈万廷在一次战斗中失去右臂。复员后,他从未因自己参战致残向政府提要求,而是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现在,他已年过古稀,填报信息不是为待遇,只为“国家记忆”里有个叫“陈万廷”的名字。
半个小时后,老人终于抬起头,将核对数遍的表格交给工作人员。“听说国家要给所有退役军人家庭都悬挂‘光荣之家’牌匾,这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老人说着说着,眼角就湿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