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革故”与“创新”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三场革命的胜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抗封建统治和外力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这是第二次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第三次伟大的革命。
应有力地打击幷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一项崇高的历史任务。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即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武力解放台湾成为既定战略方针,此时的对手是以蒋氏父子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之后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有了新的调整和发展,积极释放善意,加强有效沟通,努力寻求国共第三次合作。然而,民进党逐渐发展壮大幷走入台湾的政治中心,执政后与其它“台独”势力沆瀣一气,逆历史潮流而动,罔顾事实、处心积虑,大搞“去中国化”和经济、文化脱钩,以民主自由为幌子,进行政治操弄,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民进党当局为了实现小团体和个人的私利,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裹挟民意,意图煽动台湾民众与大陆同胞的对立,还不顾廉耻地谄美媚日,引狼入室,极力丑化抹黑大陆,耍弄诡计,想方设法让台湾脱离祖国的怀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对“台独”这种民族的败类、人民的罪人,应当进行“拉清单”式的坚决打击,对“台独”分裂行径应当进行全力阻遏。
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可以且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的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适应性、契合性。中共幷没有因为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就固步自封、举步不前,而是更加不断地与时俱进、勇往直前,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第二步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步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探究“一个中国”框架下的治理理念和模式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之道。破解两岸困局,建立既统一治权又符合两岸特定关系的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需要凝聚两岸同胞共同的政治智慧和民族担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政治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不应该成为长期对立的理由,更不应该成为叫嚣“独立”的藉口!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在“一个中国”的认知下,两岸双方开展积极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同探索革新,努力寻找“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
五、“民粹”与“民主”的问题
民进党标榜的所谓“民主”是披着民主外衣的“假民主”、贩卖的是“民粹”杂烩。台湾目前虽然维持着“五权(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的基本机构,但权力配置已明显呈现出“三权分立”和“总统制”色彩。台湾在短时间内从“威权社会”走向“民主社会”过渡后,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方法和形式上可谓深入,多党制、全民选举、议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等,一切西方民主该有的形式台湾应有尽有,但却幷没有因为“民主政治”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安定繁荣和谐。蓝绿两党以选票为中心无底线地操弄政治、诱导选民,只有选战、没有是非,被操纵的民意裹挟着公共决策,背后尽是政治利益、政治算计,甚至是政治伤害。这种所谓的“民主”在本质上只是少数人行使私权利的工具,且已逐渐形成上台搞黑幕,下台不服输,议会闹哄哄,舆论无下限的恶性循环。从陈水扁巨额贪污却能逍遥法外,蔡英文随扈利用专机巨额走私紧俏物品的丑行最后则不了了之的行径可以看到,公权力在私权利面前显得一文不值。又如,民进党以“转型正义”之名行政治清算之实,建立“东厂”,打击政敌,加强对媒体舆论掌控,对持不同政见者恶意打压;再如,国民党执政期间,尝试同意进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蔡英文则是以“维护民众身体健康”为由带头坚决反对。而民进党上台了,却又是另一副嘴脸,不顾民意反对,为政治目的执意开放美国问题猪肉入岛,以企图换取外部势力对“台独”势力的支持,这个时候民进党当局怎么就不顾“民众身体健康”了呢?“双标”体现淋漓尽致。
祖国大陆的“协商民主”独具优势。“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三权分立、多党轮流坐庄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但幷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评判标准。以西方民主标准来评判大陆的民主政治,只会得出错误结论。民主不是一个口号或标签,而是一种通过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探索,从而实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手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大陆所采用的民主政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个人脱离实际的奇思妙想,而是根植国家历史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开辟的政治发展道路。判断一种治理模式和制度究竟好差,关键要从基本国情来认识,用实践效果来分析,以人民意愿来衡量。大陆的民主实践符合国情,适应了国家发展要求,体现了人民意志,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和作用,彰显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陆的民主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都有涉及。大陆的民主不仅是投票权,而且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中广泛问题的民主协商;大陆的民主不仅是国家政治运作的层面,而且是在基层社会各方面的民主实践。正是有这样广泛而深厚的民主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奇迹。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坚持通过制度变革与体制创新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以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式民主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与成功。
六、“同”和“异”的问题
坚持聚同化异,画好“同心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则。因历史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两岸各自走了一段不同的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多客观上的差异,但不可否认和忽视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两岸也存在更多更大的“同”。要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求同存异,乃至聚同化异。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最大公约数,是最根本的“同”。“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核心意涵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即“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两个中国”,也不是“一中一台”。表明了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追求国家统一的态度,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发展两岸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两岸关系的基石和定海神针。“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是现在才赋予的,也不是大陆单方面赋予的,而是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才确认下来的,且已得到了两岸民意的广泛支持,把“九二共识”窄化为“国共共识”是不对的。从台湾法律和体制上来说,没有道理不承认“九二共识”,因为岛内规范两岸关系的法律规定,明确两岸是两个地区的关系,不是国与国或党与党的关系。双方议事是通过国台办、陆委会来进行的,而不是外交部门。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两岸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才会形成,台湾同胞就能受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应成为两岸共同的追求。两岸各种利益的纠葛构成两岸关系的总和。其中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利益;有些是兼容幷蓄的,有些则是冲突排斥的。求同存异就是培植扩大共同的利益,找到共同的目标追求。按利益的政治属性,两岸共同利益可以区分为政治性共同利益和非政治性共同利益。非政治性共同利益则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科技、能源、环境等方面,政治性共同利益包括政治、外交、军事、安全、战略等领域。大陆致力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主张,不断巩固、扩大现有的两岸共同利益格局,幷努力在现有基础上培植更为多元、宽广、绵密的共同利益,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推动两岸非政治性共同利益的不断增长,来循序渐进地逐步培植两岸政治化的共同利益,这是破解两岸问题的必由之路。
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提出了实现两岸共同体的七个梦想,倡议两岸应着手开展文化统合、货币统合、经济统合、身份认同、安全认同、国际参与以及和平框架等七项统合工程。台湾众多有识之士也呼吁通过共同发掘、创建当前“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进步价值与理念,进一步构建具有共利性格和共同成就的“两岸共同家园”的目标与前景,一同参与此涵盖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伟大历史事业。培植共同利益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推动程序上采取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的路径,二是操作策略上遵循上下结合、官民协作、降低门槛、减少管禁的措施,共同推动共同利益的发展。
形塑两岸共同价值是求同存异的有效手段。亨廷顿说,文化既是聚合的力量,也是分离的力量。承认、扩大共同的价值认同将会带来融合、和谐与进步。抹煞排斥历史记忆只会带来泯灭、无知和冲突。首先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萃取两岸共同价值,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已完全融进了两岸同胞的血液,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更是两岸同胞宝贵的精神财富。哲学家成中英先生认为,传统中国的价值体系包含了和谐、真理以及正义的要素,两岸的共同价值当然也蕴含着这些基本元素。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王道”、“权变”、“忠孝仁爱”、“仁义礼智”、“四品八德”、“礼义廉耻”等价值要素,理应是两岸共同价值的重要来源。其次要从当今世界的优秀文明中提炼两岸共同价值,充分吸纳当代各国文明中的优秀元素与合理内涵,以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来丰富两岸共同价值的内涵,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以共同利益为重,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第三要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中催化两岸共同价值,除了尊重两岸同胞固有的乡愁、家乡、家园、家国的价值外,形塑两岸共同的人文关怀与共同命运的价值追求,建构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崇仰互信互爱、尊重人权、张扬个性、推广博爱的思想,弘扬理性温和、谦让敦厚、悲天悯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才是真正展现亲民爱民、民胞物与的政治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