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被称为“北京共识”。 |
中评社╱题:当北京共识对上了华盛顿共识 作者:林建山(台湾),博士、独立法人环球经济社社长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
【摘要】相较于美国《新华盛顿共识》由对外掠夺攻势转向对内守元新策略的具体内涵,2023年《北京共识》的新阶段行动愿景,反而更加向外延伸包容、扩大合作共赢、构筑共同富裕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毋庸等到2050年,《北京共识》愿景的实现,必将在全世界格局直接全面超越《新华盛顿共识》。
过去将近半个世纪时间,《华盛顿共识》一直都被第一霸权美国拿来作为巩固霸权地位、抢劫掠夺开发中国家、遏制和掌控落后经济体使之成为其附庸扈从国家、发动各式各样颜色革命、拱火各种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及战争事端的高效侵略手段。但是,就在2023年,面对《北京共识》的直面挑战,已不得不调整攻势战略,改采守势固本的《新华盛顿共识》战略。但从最近两年拜登政府赓续推出的对内对外长臂管辖法案加以审视,大战略转向的前景并不被看好,面对《北京共识》的扩容延伸挑战,赢面应该不大。
2004年首见“认知中国”的《北京共识》概念
《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是北京清华大学兼任教授Joshua Cooper Ramo在2004年5月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一篇论文首提的“认知中国”概念,来自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长经验,强调其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如设立特区经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海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不对称力量之工具运用等综观特点,此所谓《北京共识》不仅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同样注重中国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认知,体现一种寻求公正与高品质成长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这项认知当代经济发展的《北京共识》概念,旋即在欧洲、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的经济奇迹及其背后的“中国模式”一时成为世界的焦点;《北京共识》概念对中国30多年经济改革开放成就所作理性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成长发展途径,也是所有开发中国家追求经济成长、改善人民生活和脱贫致富,殊可效仿的典范。《北京共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涵:一,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三,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其中,创新和试验可谓是《北京共识》的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希望榫合于联合国标准秩序规则,但不配合美西方自设的所谓“美式国际秩序”或“美式国际规则”之统一标准规范。
针对美西方掠夺性《华盛顿共识》的莫大挑战
《北京共识》的提出,主要的国际统理战略旨要策立,有两大面向关键意涵:一是,基于端正“中国认知”,冀能化解美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集体恐中症”,避免演变成为越来越发激烈敌视的全面围堵、遏制中国的盟友联手政经金融军事行动;二是藉由《北京共识》的提出,明确反对后冷战新自由主义倡议的《华盛顿共识》。
尤其后者,是由世界第一经济霸权美国利用威势,托藉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银行(WB)等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国际金融组织,聚合G7霸权集团,齐集华盛顿研讨世界金融危机解决方案以解决开发中国家经济金融困顿之对策。《华盛顿共识》(the Washington Consensus)主要内容,是以美式新古典自由主义,利用跨国金融机构施予救急资金挹注措施,立马解厄除困,但却也要求受害国家,进行救穷的经济结构大改造,大胆采取金融自由化、去管制化,加速资本主义化,输出美式资本主义,以维持整体经济体系之长期稳定;事实上是将各受害国家,硬性伏纳为美国的政治经济附庸,永远被美国支配掌控。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历经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所达成傲世高速经济成长,其所构筑惊艳全球的《北京共识》,当然构成对美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其衍生政策、特别是《华盛顿共识》的莫大针对性挑战。
《华盛顿共识》是美国支配驯养掠夺地缘经济的政治手段
《华盛顿共识(the Washington Consensus)》是1989年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丁美洲和东欧国家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本质言,《华盛顿共识》就是美国拿来作为支配驯养欧洲和拉丁美洲经济的薅羊毛政策手段,也当然就成为后来美国在苏东波之后的所有地缘政治经济区域国家发动颜色革命的手段。
《华盛顿共识》指引驯养拉美经济改革的十条政策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限制,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在这些国家政府被驯服并成为美国附庸经济体之后,乃有可能得到IMF及世界银行的支持。
IMF、WB等跨国组织针对开发中国家强力推动实施《华盛顿共识》十条政策,旋即引起极大争议。早在2008年次贷风暴、全球信贷危机愈演愈烈下,2009年G20伦敦峰会时,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就公开宣称“旧有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
《华盛顿共识》对美国经济的自我戕害
自1990年代直到今天,《华盛顿共识》一直都是美国维系全球统理经济霸权的重要支柱战略依托,主张的“大市场小政府”、“私有化”以及“贸易与金融自由化”理念,一直是美国二战后输出“美式民主意识形态”最成功的政略框架。
《华盛顿共识》极力强调“政府的角色最小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美国价值,在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环境下,几乎全世界各国政府都纷纷优先考虑采行美西方经济模式,美国藉此机会透过WB和IMF施予附条件贷款援助、巨额专案投资作为交换,得以将“美国价值模式”强力推行开来,智利、墨西哥、巴西、俄罗斯、阿根廷、波兰以及东南亚各国也都跟风实施《华盛顿共识》。
在《华盛顿共识》下,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世界秩序理念,曾一度促进了贸易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国际合作领域的延展扩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布数据,全球贸易占GDP比重从1985年的36.7%上升至2021年的56.5%。特别突出的是1980-2000年的20年间,美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名义GDP年平均成长超过6%,其在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推动全球化正殷的同时,《华盛顿共识》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经济与政治问题。自由市场经济下,美国拥有四十年繁荣的同时,工业基础逐步被掏空、制造业大外移、空心化逐步加剧。自1952年至2022年的70年间,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累计下降16.2%。自1955年一直到1980年,美国传统生产型行业在财富500强所占比重仍在70%以上。1980年代开始的美国金融化和监管放松极大促进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壮大,进入1990年代,金融混业经营改革进入快车道,美国传统制造业比重在1995年急遽下降到50%以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之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受到波及,各国货币大幅贬值,亚洲主要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打破了亚洲经济腾飞的景象;2008年次贷危机更是《华盛顿共识》的标志性事件。在自由化的条件下,美国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监管不力等,不但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更直接引发全球性经济大萧条。
BRI使《北京共识》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行动
2013年习近平首提“一带一路”倡议(BRI)公开声言:“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很自然将《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第一,秉承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传统,支持维护非西方国家的彼此核心利益,各自发展振兴可信赖伙伴关系;
第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统筹应对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共同守护地区和平和安宁,携手为地缘国家发展繁荣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接非西方国家各自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倡议,培育经贸、互联互通、能源、农业、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成长点,促进各国经济协同联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