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后疫情时代:人类对话、交流、合作大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0-08-09 00:07:52


 
  对话是世界不同国家和种族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平等互利的基本前提;交流是深化世界各国关系、增进互信的有效途径;合作是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霸权已经过时,强权已经破产。坚持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最终必将走向死路。这个世界,由一两个大国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过去,几个大国可以搞定全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是人类社会以和平、谈判、交流、合作为主轴,处理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关系的文明新时代。而这样一个时代,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持之以恒所宣导、中国历代先贤孜孜以求的大同世界,是中华“和合”思想和当代中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对外政策理念的体现。历史没有暂停键,世界回不到过去,中国同样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正像习近平讲的,“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⑦

  马丁·路德·金说过,“人们之所以相互敌视,是因为相互害怕;之所以相互害怕,是因为相互不瞭解;之所以相互不瞭解,是因为相互不能沟通;之所以相互不能沟通,是因为彼此隔阂。”由此,联想到动物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由于双方表达的信息差异而带来很多误会、误解,甚至成为仇敌。比如说,猫科动物表达友好开心时,它喉咙往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当它发现敌情时,它的尾巴会翘起来。而犬科动物恰好相反,它表达友善愉悦时尾巴是翘起来的,当它发现敌情表达愤怒时才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某天,两位相见面,一个尾巴翘起来,另一个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两个都觉得不对劲,我在欢迎你,你怎么把我当成敌人了?其实双方都在表达善意,但基于自身表达方式对接收的信息理解不同。于是,误解产生了,而且越来越深,最后相互成了仇敌,老死不相往来。动物界如此,人类社会更加复杂。不试图瞭解对方,理解对方,不会沟通,不讲艺术,就会产生误会和冲突,甚至可能导致战争。

  它启示我们,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解。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地球村与全球化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增进世界人民福祉的不懈追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我们沟通得多,交流就多;交流得多,互信就多;互信增多,友谊就多。中医理论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印证的也是这个道理,凡事淤堵就容易产生问题。盲目猜忌,疑邻盗斧只能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讲究沟通艺术、相互理解支持,得道多助就会把事业做得更加强大。

  三、中国不是强权政治的信奉者,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主动扛起的责任与担当

  从历史看,中华文化植根于农耕民族,几千年来一直靠脚踏实地辛勤劳动来积累财富,创造自己的文明,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国的体量注定要招人惹眼。因为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面对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迅速上升,国际上围绕中国将如何处理与现存世界秩序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基本上可概括为三类:一是“革命论”,认为中国将另起炉灶,彻底打破和颠覆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形成的国际秩序。二是“修正论”,认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将采取合则用之、不合则废的方式,对待战后国际秩序。三是“接管论”,认为美国步履艰难,世界陷入危机,中国将着手接管联合国、世卫组织等主要国际机构,收拾美国留下的残局。以上三论,有的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有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的则源于不瞭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和对外政策。

  事实上,中国的立场和行为无疑表明其始终是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之所以秉持这样的立场,一是“不会”。中华数千年来的文明,始终认为“过犹不及”,宣导中庸、和合、不极端、不冒进。中国的对外政策,同样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平共处、和谐发展。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和政策倾向,导致中国不会去寻求彻底改变战后国际秩序,也不会去寻求做什么“霸主”。

  二是“不必”。中国本身就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创建者。中国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个国家。中国曾同印度、缅甸一道,共同宣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使其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维护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的正当权益。中国一直是现有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受益者。迄今已参加的国际组织1700多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20多个,签署2.2万多项国际条约,是国际体系的重要一员和建设性参与者。中国并无意去推翻自己亲手参与建立的国际秩序。

  三是“不需”。新中国70年的实践表明,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总体上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发展、繁荣,也是在战后国际秩序这个大背景下实现的。即便是从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角度看,中国也没有必要去耗费巨大成本,大费周章再搞一套新的国际秩序。当然,不能否认,现行国际秩序的确存在缺陷和弊端,需要改革和调整,这也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长期在做的。但是,现行国际秩序是在总结两次世界大战教训基础上产生的,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产物,对包括西方大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对于降低全球无序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础不应动摇。充当“挑战者”,推倒重来无异自挖墙脚,既不现实,也不可取。

  中国将始终做一个维护和平的国家,中国将始终做一个促进合作的国家,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习近平语)。中国愿意与各国一道,通过对话、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多极世界全球治理新模式,与时俱进,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进行必要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加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愿望。但在此过程中,中国将注重加强国际关系的多边化、法治化、民主化,推动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而不会推行单边主义、丛林法则、强权政治和文明冲突论。

  四、中国不会停止改革开放,仍将继续融入世界并不断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

  中国和世界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改变。作为一个开放、包容、进取、日益壮大、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中国在主动拥抱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的同时,也自然会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世界。

  中国主要是以改变自身的方式进行的。政治上,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安宁,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可以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而不必担心战火纷争、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经济上,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0多年居于各国之首,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举世公认。特别是,中国以全党意志,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标志着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贫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在全球脱贫领域创造了记录。中国也是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上,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超13.5亿。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岁。

  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是,中国没有而且也不会输出自己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尽艰辛探索而找到的摆脱贫弱之路,它是内向的,而不是扩张的。每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是综合考虑了自身政治状况、经济形态、民族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中国始终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都是以和平、自愿、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诉诸于战争或胁迫。

  “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当潮水汹涌时,你才能看到谁在真正乘风破浪。”中国政府始终把对人民负责、对人类负责的大国担当放在首位。在抗疫战役中,“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政治架构和治理能力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国答卷”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中国奇迹”最高的境界是领袖韬略,“中国效率”最硬的内核是制度机制,“中国精神”最亮的底色是团结奉献,“中国智慧”最强的引擎是科技创新,“中国力量”最厚的根基是人民群众,“中国法制”最佳的方案是自觉管控。

  中国不搞对抗,但也不惧怕恐吓和威胁。如何处理国家间关系,一般可分为合作、竞争、对抗三种。中国自古以来笃信合则互利、斗则两败,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从不主张搞对抗,中国也没有要求任何国家改弦更张。但有些国家却一直试图重塑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且因为中国拒绝按照它的愿望做出改变而恼羞成怒,露出霸权主义的獠牙和凶相。似乎中国只有按照它指定的模式发展,它才不会失望,才会继续向中国施舍合作;只要中国偏离它指定的轨道发展,它就一夜之间“失望”了,感到“上当受骗了”,进而“觉醒”,转为对华强硬施压的“政治正确”。事实上,是中国超越列国走向民族复兴、世界第一的势头吓坏了他们,是世界走向多极、美国不再“独大”的前景刺痛了他们。无论以何种方式,只要中国呈现出超美之势,他们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失望”,进而会竭尽全力打压、遏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不就是缘于超越之势而被美国打压至今吗?冷战结束以来的欧盟,不就是因为推进经济政治一体化而持续遭到美国的设计而坑害吗?当今美国,其实就是一个对华无奈、贪婪又有些惧怕,只能靠寻找外敌来转嫁国内矛盾,对外聚集盟友来弥补分歧的国家。面对霸权主义的恐吓与威胁,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是无所畏惧的,中国人民绝不会屈服,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中国人看别人脸色,仰人鼻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要和平不要霸权,中国是机遇不是对手,中国是伙伴不是威胁。”⑧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交流、合作来处理大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合作中,中国一直“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⑨。面对矛盾,中国既不选择回避,也不选择激化。中国的发展和复兴,需要一个长期和平或者总体和平的环境,中国复兴后维持繁荣局面,更需要借鉴西方列强侵略扩张到衰落失败的教训,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没有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很难集中精力推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赶超式发展;放弃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也很难不重蹈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盛极而衰、走下坡路的覆辙。因此,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搞大国对抗,世界上的众多跨国性事务,需要大国间同心协力、合作应对。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的主张,也是中国的道路选择。当前,控制和战胜疫情绝不可能只是一部分国家的事情,而是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以及全人类的事情,迫切需要加强合作,共度时艰。

  自说自唱徒自舞,乱弹乱语不堪听!世界和平之歌不是一场纷乱的“打击乐”,而注定是一首美妙的“协奏曲”,只有各国齐心协力、大家联手联弹,方能演奏得悦耳赏心、荡气回肠!

  注释:

  ①基辛格:2020年4月3日,《华尔街日报》题《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287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44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470~47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⑤习近平:2020年6月18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讯会议书面致辞》

  ⑥《参考消息》网,《西媒:世界秩序重要支柱已被新冠大流行损害》,2020年6月28日

  ⑦习近平:2019年6月7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

  ⑧习近平:2014年4月5日,《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⑨习近平: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8月号,总第27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