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民众党未来的可能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6-06 16:22:48


 
  如果都讲求信义不贪污 柯文哲便无卖点

  同样的,当柯文哲宣称“我只要不贪污就赢蓝绿两党了”,但若赖清德大举肃贪、国民党在新崛起的韩国瑜与新青年“立委”推动清廉问政的诉求下,柯文哲的“清廉”问政就不一定会成为他的“核心优势”了。

  当然,要人人讲信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腐朽沉沦的组织都会有结构上的僵固性。民进党执政8年成了前中研究院长李远哲口中“比过去更腐败”的执政团伙;而国民党的结构性腐朽与内斗内行的组织文化和只顾私利不顾社会公益的组织风气,要能有所改变、乃至改革,恐也很难很快见效。这即是尚无执政包袱的柯文哲,在问政上最大的资产与优势之一。

  虽然,在既有资源与条件下,民众党要拓增支持版图看似不易,但若因柯文哲与民众党既有团队的强力监督与清廉问政,能带动起蓝、绿两党内部的革新,进而能促使“不贪污”成为三党有志气者所共同追求的政治目标与改革方向,不也因此达到柯文哲“改变台湾政治文化”的初衷了?

  民众党因资源有限,导致在地方组织的发展与政治人才的培育不足。柯文哲常说的一句话是,政治不需要找问题的人,而是要解决问题的人。不过,不先找出问题所在,便很难解决问题。

  资源不足 组织与人力发展都是问题

  就策略面思考人力资源发展问题,通常不仅着重眼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针对未来发展所需人才,也应有步骤、有规划地推展。就这一点,早年国民党的革命实践研究院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不小功能,但自李登辉以降,国民党人才四散分裂,甚至因内部腐化而导致组织风气败坏,在人才启用上逐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以致到今天党内领导层级每况愈下的局面。

  民众党作为新兴政党,目前看似人才有限、各地方组织欠缺资源、扎根不足,但政党的发展与政治明星的崛起历程,本质上原就有所不同。政治明星可以依赖个人魅力、公众表现与媒体传播,或再加上刻意的包装而迅速崛起;但政党组织、人才的养成、基层的耕耘,则需要踏实建置与日积月累,才可渐见其功。

  柯文哲靠一己魅力造就民众党一时的声望,就好像某一新创事业靠着一项主力明星产品而突然大发利市。但后续的生产制程管理、品质控制、行销通路布建、因应未来业务扩充及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产、销、研人才之培养,都必须投入心力资源稳步推展;这些制度面及SOP的建制与累积,绝非一蹴可成。

  古云,中兴以人才为本。但何谓人才,则必须深究。首先,人才必须从柯文哲长期所强调的“价值理念”着手。而一个组织的价值理念,则必凝固成形并深植于其组织文化中。

  一个人的价值观通常不易改变,然而,能力却是可以培育发展的。因此,优秀的企业在招取人才时,除了职务上所需技能及个人潜质外,重要的就是对其价值观的瞭解与查考。如果组织领导人真心重视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则在人才晋用上,就必重视其价值观的查考。

  民众党今天已不是打游击、抢山头的山大王式政党,既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也不能因为有人带枪投靠就一律接收。否则,价值观及理念日益冲突、小人文化渗入组织内,民众党早晚将同样沦为现今蓝、绿两党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且民众党不似国民党与民进党拥有庞大资源,蓝绿两党现如今犹似百足之虫死而未僵,内部自还有许多腐虫寄生;一旦民众党也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便会加速泡沫化。

  蓝绿政党百足之虫死尚未僵

  有人才,才有组织。人才与组织又需要有资源与财源的后勤支援。柯文哲作为民众党的“创业老板”,财源与资源的创收,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重要的是,民众党作为有别于蓝绿腐败政党的“清廉政党”,财源与资源应取之有道,且必须符合阳光、透明的基本原则。至于在坚守阳光透明与取之有道的原则下要如何开创财源,相信以柯文哲的聪明才智和民众党目前所汇聚的各方人才,只要发挥“创新创意与创业”的三创精神,开拓人才与组织发展所需的基本财源,应也不是难事。

  未来,民众党对内,需建立吸纳、储备、教育人才与高筑墙广积粮的一套SOP;对外,则从柯文哲本身做起,强化有别于蓝、绿两个日渐腐化阵营的独特体质与文化,并行之于问政绩效与品质中,包括坚守清廉、符合公义、落实公开透明与社会正义的理念诉求等。

  此外,民众党需有成功不必在我、凡事以善良人民为念的奋斗精神。这看似矛盾,却是民众党突破蓝绿夹杀的唯一之道。因为,若为了达到执政目的而不择手段,或是在三党比烂下才能取得执政权,都非社会与善良人民之福。

  我从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来分析“成功不必在我”的思考。儒家是讲求入世的,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儒家入世是为了救世,但救世仍需坚守“仁”(孔子)与“义”(孟子)的价值理念。仁的基本精神,只不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亲亲而仁民”的爱人利他精神罢了;义的基本精神则是“知羞恶之心”、“行仁由义”罢了。既知羞恶之心,不因私利而害公(义),这不是一个从政者基本应有的理念与行为吗?

  或许,对现今许多蓝绿政治人物而言,他们只要顾好自己的利益,固守一群以利欲和意识形态结合的民众(选票)就好。但就是因为这些只顾个人私利政客的腐化,才导致今天台湾的严重腐败与社会民心的不平,也才让柯文哲与民众党有窜起的机会。而柯文哲之所以会受到知识与青年选民的支持,就是他的所言所行符合“仁”(利民利人)与“义”(社会正义)的概念罢了,如果偏离此“道”,柯文哲与民众党并没有存在的立基与必要。

  坚守利人与公义

  在坚守利他公义的正道下仍需穷尽所能,尽力而为;但最后是否能毕其功取得执政,则受不可控的种种环境与社会趋向因素所影响。这种抱持“尽人事听天命”的精神,也符合柯文哲常说的“该做的就去做”,不能因为担心受挫或失败而不起而行。

  道家的出世看似与儒家的入世观念不同,其实“老子”一书中在很多思想方面仍是入世的。如“上善若水”、“功成身退”、“以退为进”、“不争是争”等等观念思想,哪一项不是入世的呢?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所言“上善若水”。真正最上乘的道如水之善,且上善者“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者即善于适应环境、胸怀如广渊、待人仁爱、言而有信、为政善于治、处事则有能、行动善于掌握时机;然上善者“为而不争”,因此才无咎怨。老子并非要人“不为”,而是“为而不争”;并且,要如“水之善利天下而不争”。至善者既是要善利天下,又怎会是出世的?

  重点在“功成身退”。老子第九章即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善治政者如水之柔善,但功成既不能自满而骄,还应即时身退,这才是“天之道”。

  老子已将为政的至善之道说到此境,但常人从政,只为满足个人私欲,一旦利用各种不善、乃至恶之手段获取权位财势,便又自骄自满,则不但引发众怒民怨,还将遗咎自身。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

  柯文哲若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以善利万物的理念从政,而非为一己之私而争权夺利;以儒家精神“尽其所能”,事有功则功成身退,事无功则仍“知其不可而尽力为之”,最终将还是能留名(精神)于世;否则,若与蓝绿一些腐败政客同样堕落,最后只会如过江之鲫的一众碌碌政客,沦为自遗其咎的历史败絮。

  柯文哲常说他是“墨绿”的,这句话其实与他在大选时强调的“超越蓝绿”有相当的矛盾。或许他自称“墨绿”是选举语言与选举策略的运用。但既然要超越蓝绿,自己就不会也不应是小绿、浅绿、深绿或墨绿。

  柯文哲曾把民进党过去的理念口号“清廉、勤政、爱乡土”改为“清廉、勤政、爱人民”,其实他已经点出意识形态最严重的缺陷所在。因为,既然是爱(善良)的人民,为政者就不应该拘泥于蓝绿或统独。

  如果真是爱台湾善良人民,则若两岸统一或两岸统合更有利于台湾人民,则为何不能走向统一或统合?如果独立只是让台湾长期或永久成为美国政府的附庸、殖民地及其手上操弄的棋子,并沦为“独立政客”剥削、贪腐的政府,则独立有何“利于民”之处?统、独之利与弊,从未见台湾政治人物真正深思熟虑的深度剖析!

  且不论利或弊,必有短、中、长期之利弊应加以分析。如果站在“计利当计天下利”的立意思考,政客绝不能牺牲大多数善良百姓之利而只图利于少数政客、财团与种种黑金、白金集团。这是柯文哲在选前之夜打出“公平正义”口号之后,必须慎思与辨明之处。

  台湾,有369万人民在2024选择了柯文哲;未来,则看柯文哲如何选择他的从政之路。坚守理念,为所当为,卓然力行,号召更多人走在正途,改变已遭蓝绿政客扭曲的社会价值与腐败的政治风气,应是柯文哲与民众党不致沦为泡沫的唯一正途。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3月号,总第315期,P23-28)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