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多家书店老板并不看好这个行业规定,认为其没有强制力,很容易成为“一纸空文”。
“新华书店就没遵守这个行规!这个行业规定还有什么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老板说。
查阅新华书店的官方网站可发现,其社科综合类中,今年7月15日出版的《宪政二十讲》和《民主二十讲》两书,折扣均为7折。记者随意翻阅了该网站上数页图书资料,发现今年1月后出版的图书,全部在打折销售。
其实早在1998年,这样的行业规定就出现过。不过,那时网店还不发达,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北京的几家实体书店。那一年,北京风入松书店在海淀图书城开设分店时,开业当天打出了“全场8折”的广告,招致另一家学术书店的不满,后者以公开信的形式,指责风入松不正当竞争,呼吁行业自律。很快,图书零售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于自律、改革以及生存发展的大讨论。当年10月,风入松书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万圣书园等7家书店,共同签订了《图书零售商公约》,约定不搞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以维护书店的利益。
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表示,直到现在,这份公约依然约束着这些实体书店。
刘苏里和陈定方都主张,要保护实体书店,化解危机,仅仅靠行业自律不行,必须由国家实行“价格立法”。即国家出台强制性法规,限制图书零售商随意打折。
从世界范围看,书业价格体系分为自由价格销售和固定价格销售两类,前者以英美为代表,后者以德国、法国和西班牙为代表。
在价格保护问题上,书业以外的大部分普通读者并不买账。“现在书的定价那么高,不打折的话,吃亏的是我们买书的人。”一名正在广州购书中心买书的顾客说。
品质
在香港三联进入广州初期,带来了大量的港台版库存书。这些书,让“尚书令”和“Marcel”这样的读书人爱不释手。但几年过去,他们注意到,这家书店的港台版图书,品种逐渐在减少,而内地出版的图书,几乎可以在各个书店、网店买到。
“三联书店的书,和其他书店没有两样,已经非常同质化了。我没必要非要到这里买书,哪里方便我就去哪里。”“尚书令”表示。
这减弱了他对三联书店的钟爱程度。近些年,他经常到香港买书,也经常在网上求购。逛三联书店,也由原先的淘书变成了捡漏儿,“说不定能碰上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