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7月中旬,走进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上小河村,满眼苍翠,绿树掩映着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村民王才龙笑着说:“原来住土坯房,一年挣2000块就不得了。现在住进了二层小楼,种植蔬菜、酿酒,每年收入5万多元哩!”
上小河村,也被称为“同心新村”——2006年,上小河村被民盟中央列为毕节新农村建设的“共建试点村”,十几年来共投入各类资金6000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产业试点示范,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旅游精品示范村。
从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到如今的“贵州白族第一村”,上小河村的变化是统一战线倾力参与毕节试验区精准脱贫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生动写照。
突破瓶颈,助力破解贫困难题
毕节的“穷”,曾经全国有名。
这里一度是我国西南贫困带的核心区域,深受“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困扰,生态脆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有关专家曾认定毕节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今天的毕节,贫瘠的土地披上了绿装,贫困的山村建起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拥有青山绿野的生态、四通八达的交通、连片开发的工业和连通全球的市场。
这场蜕变始于30年前。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自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统一战线开启了帮扶毕节试验区攻坚克难、挑战贫困的新征程。
30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有关方面紧扣毕节试验区民生诉求,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作出重要贡献。一代又一代统战人进深山、走村寨、入农户深入调研;一批又一批统战系统挂职蹲点干部长期在喀斯特山区与毕节各族人民一道尽心竭力克服困难;一个个帮扶品牌孕育而生,一个个发展亮点竞相迸发。
一组数字展现了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的努力:组织986批次8356人次专家学者到试验区考察指导工作,培训各类人才32.9万人次;新改扩建各类学校近200所,援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140多个;组织召开6次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共协调推动项目900多个,涉及资金1200多亿元……
努力带来的成效是显着的:30年来,毕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贫困发生率从56%下降到8.89%,2017年实现25.86万人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的毕节试验区,走出了一条以统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从普遍贫困向基本小康跨越的发展路子。
同心合力,展现统一战线帮扶担当
“小水窖,同心建,统一战线来支援,人背马驮看不见,山乡处处涌清泉……”这首《同心颂》,几乎是每个居住在毕节市大方县九龙山脚的村民都会用方言传唱的歌谣。
乌江支流与赤水河支流在九龙山麓交汇,水源丰富,但这里山高沟深,以前老百姓用水必须下到几公里外的河谷肩挑背驮,“虽然守着河,却吃不到水”。如今,在统一战线的援助下,村村寨寨都建起了“同心”小水窖,“用水难”这个困扰世代九龙山村民的难题成为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统一战线共在毕节试验区援建“同心”小水窖1.5万多口,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以打造帮扶品牌为代表,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统一战线与毕节试验区人的心血和汗水。
——中央统战部牵头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部分省市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干部挂职锻炼机制等帮扶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五大工程”,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引进项目361个,推动747批7414人次专家学者、企业家到毕节考察,推动实施脱贫项目233项;
——农工党中央实施“同心助医工程”及“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计划”,帮助大方县完成32个乡镇309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探索让全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水平高”的有效路径和工作模式;
——全国工商联在织金县投入1亿多元探索实践智力帮扶、科技示范、民生改善等多种扶贫模式,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产业项目130多亿元发展县域经济,组织213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202个村的1.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民革中央争取纳雍火电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纳雍;民盟中央协调东部10省市民盟组织对口帮扶毕节15所中小学;民建中央在黔西县完成2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民进中央为金沙县举办培训班160多期、培训2万余人次;致公党中央培训医务人员2415人次,惠及158万群众;九三学社中央组织26所教育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与威宁24所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台盟中央精准助推海雀村民脱贫致富,援建赫章县5所小学教学楼,建设新农村卫生室40所……
建立30年,毕节试验区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奇迹:2017年,毕节试验区生产总值从23.4亿元增加到1841.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795元、376元增加到27320元、8473元,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现在的52.8%,实现了从经济基础薄弱向综合实力显着提升、从人与环境矛盾突出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性转变。
奇迹的背后,凝聚着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一片赤诚。
砥砺奋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在大方县理化乡华麟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果木村村民赵涛俊正在对高科技品种“金圆”猕猴桃进行常规检查。该基地是农工党中央引进北京华麟科技公司在大方县创建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集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品种种植、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销售为一体。
“2013年基地开始建设时我就在这里务工,一直干到现在。我还承包了基地的除草施肥等工程,每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到今年我已经赚了十多万了。”赵涛俊兴奋地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30年来,毕节试验区结合自身环境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高山生态有机茶、经果林、有机蔬菜等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农业园区总数达到326个;培育发展合作社1406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4家,覆盖贫困人口65.7万人。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恒大集团将投入35亿元,和毕节市政府共同参与到各县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共解决4.2万户、18.4万贫困群众的搬迁问题,同时每户配建蔬菜大棚、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两个以上的产业项目,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众多帮扶毕节试验区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根据当地资源特点,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重点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新的动力。“团结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凝聚各方力量、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的‘毕节经验’,点燃了统一战线与毕节人民共同奋斗的激情,壮大了同步全面小康的力量。”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黄光江说。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未来,统一战线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努力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新时代期待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统一战线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力做好对口帮扶毕节试验区工作,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