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陆推动31项惠台措施成效及台湾的回应策略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8-11-01 00:18:49


 
  《联合报》调查发现,2017年约有四成民众愿意西进就业,较2016年增加9个百分点;另外,愿意让子女到大陆念书的人,由2016年的32%增为38%,两者都创下8年来新高点。再者,12%民众愿意搬到大陆定居,也比2016年增加5个百分点。在年轻族群方面分析发现,30岁以下年轻人西进意愿由2016年的30%增加为53%,30至49岁青壮世代也有近半数愿意西进就业,也比2016年增加9至12个百分点。〔16〕

  大陆自推出惠台31项措施后,知道有此政策的台湾人有高达七成五(74.7%)的民众认为台湾企业会因此出走到大陆,20.8%的网友认为不会。至于民众个人会不会想要去大陆就学、就业、创业或生活?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52.6%)民众表示会想要去大陆就学、就业、创业或生活,但也有近四成(38.5%)表示不会。〔17〕

  《远见杂志》针对惠台31项措施对台造成冲击所做的调查亦发现:2008年6月时台湾民众认为大陆对台友善比例只有39%,到了2018年则跌至30.3%,民众认为大陆对台不友善比例则从37.9%增加至42.1%,增加4.2个百分点。

  在所有年龄族群中,变化最大的是18至29岁被称之为天然独的年轻世代。10年前此一族群认为大陆对台不友善的比例,高达50.8%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但10年后的今天,下降至39.8%,成为所有年龄层中最低的。友善占比也从35.5%增加至40.8%,也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族群。显示年轻世代对大陆看法已大不同。

  尽管认为大陆政府对台湾不一定友善,但当询问如果有机会,您愿不愿意去中国大陆发展,包括投资、工作或求学时?表示愿意的约占41.7%,不愿意的为47.4%,这结果与《远见杂志》2018年2月所做的“2018台湾民心动向调查”相比(36.6%),仅一个半月时间,台湾民众愿意到大陆发展的比例竟然成长5.1个百分比。其中,仍以年轻人愿意赴中占比最高,近六成(59.6%)愿意到大陆发展,展现务实态度。〔18〕

  为吸引广大台湾年轻人赴大陆就学、就业,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台湾青年暑假实习计画共提供了约600个名额,据报载于2018年6月14日止已有550位学生投出了履历表申请,厦门举办人才对接会首推有薪可拿的台生暑期实习计画共吸引360位台湾专才学生参与。在大陆强力推动惠台及融台政策后,两岸民间及学生交流已形成一股热潮。2018年申请大陆大学的台湾高中生人数暴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大学,都出现台湾几家有名的高中学校学生申请人数成长翻倍情形,大陆校方都感惊讶。〔19〕

  (三) 各行各业赴大陆发展人数逐年增加

  为吸引台湾各界人才赴大陆发展,近年来中国各省市政府及民间企业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提出在福利、津贴、住房、薪资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极力拉拢台湾精英,这其中包括台湾篮球球员、教练纷纷投效于大陆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影剧圈名人更是前赴后继前往大陆寻求更好发展环境、台湾高阶科技人才大量外流至大陆,最著名的案例是前华亚科董事长高启全,投靠中国紫光集团震惊台湾,紧接着联电前执行长孙世伟、台积电前共同营运长蒋尚义等高层接续赴陆就职,后来陆续传出高科技人才动辄被大陆以台湾薪水3-5倍大量挖角消息,由于科技业获利衰退、分红制度缩水,人才快速流失成为关键因素。〔20〕

  此外,台湾医疗水准在世界水准之上自然亦成为大陆挖角重点,报载目前对有意前往任职者在薪资、福利、住房等方面均具有极佳条件,早已吸引若干有名医师赴陆发展。

  台湾高教人才、知名学者逐渐往大陆就职也是另一股逐渐成形的趋势,当台湾大学教职工作僧多粥少、流浪博士满街跑,在台湾没出路,青年博士与教授西进前往大陆大学寻找工作机会,目标瞄准的不再是高薪,而是获得一份合理教学工作与环境,以解决其在台湾找不到教职工作的困境。这批前往大陆大学的青年教师,主要是以30至40岁族群为主体,面对台湾高教市场不断紧缩,大学教职工作求职不易,逐渐加速台湾高教人才流失,〔21〕加上中国大陆年初推出惠台31条之际,高教人才外流问题只会有增无减。

  根据主计总处2018年发布最新推算,2016年到海外工作的台湾居民高达72万8000人,其中以30岁到49岁具大专及以上程度者居多数;这部分约有40.7万人则是选择中国大陆。然而,1111人力银行对于官方数据偏重从滞留海外人数与劳健保资料所进行的推估,表示怀疑。因官方资料并未包含出国后再转往中国大陆发展者,因此前进大陆工作的台湾人应该有百万人左右。显然科技界、演艺界、体育界、医药界、学术界等各领域人才同时流失,俨然是这波人才前进大陆较为突出的案例。〔22〕当台湾的经营环境持续无法改善时,势必只会加速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西进脚步。

  四、蔡英文政府的回应政策与策略

  面对此波大陆对台更为广泛的吸台攻势,由于开放程度不低、影响层面广泛,外界担忧可能恶化台湾人才危机、动摇台湾已经相当完整的营建、营造基础工程体系,促使行政院长赖清德指示副院长施俊吉成立专案小组,研究中国大陆对台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因应对策与做法。

  学者认为受到影响产业包括影视产业、参与大陆基础建设计画与采购相关产业及金融业等三种行业。其中影视行业因放宽限制,未来台湾相关影剧制作相当程度需对准大陆市场,可能会使台湾本土影剧产业失去自主性;营建业因政策开放可参与中国制造2025及一带一路,未来可能逐渐将重心移往大陆而动摇已相当完整的营建营造工程体系;金融业管制减少势必牵动金融业者加快在大陆的布点,寻求与大陆金融业的合作机会,两岸深化合作会促使大陆金融政策延伸到台湾金融产业。

   最后,大陆开放台湾医师至对岸短期行医、在陆就读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台湾学生可申请参加大陆医师考试及执业、台湾医生可获得对岸医师资格等政策,则可能引发人才往大陆发展,加深台湾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窘境。〔23〕  

   面对大陆中央及地方种种惠台措施,蔡政府采取以下三种策略回应:

  (一) 宣传战

  陆委会内部会议针对台湾青年博士赴大陆任教事宜主要强调任教学校大都属于编制外教师。任教薪资看似不低,惟其缺乏编制内教师的福利待遇且非属终身聘任,实质薪资及待遇未如外界想像优渥。台湾尚无须过度担忧大陆人才磁吸效应,但必须警告台湾人赴大陆任教及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个人及企业赴大陆投资时必须做好相关风险评估。

  陆委会对外说法则是强调大陆长期以来种种对台所谓惠台措施,无非是在提升其单方获益经济发展目标、吸纳台湾资源,并以利益换取台湾居民政治认同为目的,具政治统战意图,各项对台措施是否具体落实,也要看陆方各部委及地方政府间的协调结果,成效如何尚待评估观察。

  行政院对外说法是中国大陆各项做法均有其政治目的,只有民主自由才能确保人民工作稳定及确定性,思考中国不确定因素后,留在台湾生活会是比较好的选择。〔24〕赖清德院长甚至定调大陆种种惠台措施只是一种并吞台湾举动。〔25〕

  针对台湾居民卢丽安加入共产党及担任中共党代表一案,陆委会抨击中共企图复制卢丽安模式积极笼络在台出生、赴陆发展的台籍人士作为宣传样板,是极少数遭大陆利用的统战对象。〔26〕此外由于卢具有中国的身份被视为中国公民因此被取消中华民国国籍及健保卡。

  近年来赴大陆求学的台生日渐增多,大陆磁吸台湾青年效应浮现。陆委会特别在官网设立“台生赴陆求学专区”提醒学生在大陆求学期间的风险资讯,网站列举八大项问与答,提醒台生赴大陆求学深思。

  陆委会除在自身官网架设专区外,在海基会亦架设有“青年关怀专线”,动态提供西进发展台湾青年谘询服务,同时发函教育部与各大学进行宣传官方网页的求学专区,提醒有意赴陆学生参照相关风险评估,对大陆官员赴台湾校园宣传青创孵化器一事则要求教育部做好控管工作。〔27〕

  (二) 法律战

  针对大陆对台湾人才的磁吸效应,行政院于2017年10月22日公布“解决企业缺人才的政策措施”,提供投资抵减、优惠租税、签证及生活便利,新增企业奖酬管道,企图留住国内优秀人才。〔28〕劳动部在改善低薪环境、创造友善职场部分主要是以扩大办理研发补助企业诊断谘询及产业人才能力鉴定等方式,从技术管理薪资、企业责任及执行力等五个面向,协助产业升级。同时提供专家团队辅导及经费补助协助骯脏辛苦危险产业改善工作环境以提升劳工投入缺工产业的意愿。

  蔡英文政府为回应大陆对台31项措施提出所谓“强台八策略”,内容包括提升学研人才奖励、强化创新发展动能、强化员工奖酬工具、优化医事人员工作环境、强化产业创新升级、扩大股市动能及国际能见度、加强发展影视产业等八大项。〔29〕

  至于大学教师与大陆地区公立学校交流政策,关于“研究、教学人员交流”部分仅限于一般交流、常态短期客座讲学。也就是说,依教育部函释,公校学者赴大陆仅限短期讲学,不可担任教职或研究职务。教育部在“教育人员任用条例”及“公立各级学校专任教师兼职处理原则”作明确规范。

  台湾承认双重国籍,一般民众可持两本护照(高级公务员及公职人员除外),然而依《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台湾地区人民不得在大陆地区设有户籍或领有大陆地区护照。换言之,若加入大陆籍,则会失去中华民国国籍,此后再返回台湾则不能再持护照入境,且要依法提出申请。

  此外《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亦规定,“台湾地区人民不得担任大陆地区党务、军事、行政或具有政治性机关(构)团体之职务或为成员”。因此,台湾居民加入中共,会被处以10万至50万元的罚款。国安局即针对两位担任大陆官职、党职、军职的台湾人依法进行裁罚并取消其中华民国护照及健保卡。

  针对大陆出版品文化部发函要求大陆授权台湾出版的书籍需申请许可,相关法规主要依据“大陆地区出版品电影片录影节目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台湾地区或在台湾地区发行销售制作播映展览观摩许可办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