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实务派军控专家向学院派学习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0-07-18 09:31:31


 

  2000年出版的《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有一个案例。这个手册的第六章的内容是“禁止为核武器生产裂变材料”。在对禁产问题的历史进行回顾的时候,这一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裂变材料生产和核武库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达到了最大规模,而苏联到80年代初期才达到与美国相当的规模。因此,对于加拿大等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禁产决议草案美国1980年以前投赞同票,试图通过禁产来遏制苏联进一步扩大核武库,从而维护美国的核优势。相反苏联1983年以前投反对票或弃权,而以先消除一切核武器,再停止裂变材料生产的建议来反对美国提出的种种禁产建议。苏联在其核武库规模和裂变材料库存量超过美国之后从1984年起则投赞同票而美国投弃权票。”

  这段话用了“相对获益”的概念,认为美国和苏联对待“禁产”的态度取决于双方裂变材料的数量之比,数量多的一方支持禁产,数量少的一方反对禁产。这个判断是一个理论,也称为一个假说。这个假说的基础是:武器用裂变材料的数量对美、苏两国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双方会拼命争夺数量优势。当美苏双方裂变材料不够多的时候,这个判断基础是合理的,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判断就就不成立了。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个时候美、苏两国核材料中只有极少部分用在其核武库中,两国核力量对比几乎不受核材料总数量的影响。这样,双方对裂变材料数量就不会十分敏感,其他因素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这一章的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对上述结论做了限定和修改:“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俄两国的武器级裂变材料存量远远超过了双方核武库的需要。同时,冷战结束后,美国把防止核武器扩散作为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因而极力倡导禁产。”

  上述的这两个判断充分体现了多数实务派专家的特点:对军控事务的细节掌握准确;对军控内在动力的把握很有道理、符合直觉,但是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考究。从学术角度来说,要理解美国(或者美国与苏联)对禁产问题的态度,需要考虑各种竞争性假设,也就是对这一问题答案的各种不同猜测,并对其逐个检验。

  这里至少有三个竞争性假设。竞争性假设一:美国(以及苏联)用相对获益的眼光看待双方裂变材料数量的对比,数量多的一方支持禁产,数量少的一方反对禁产。竞争性假设二: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核扩散的担心超过了对俄罗斯核力量的担心,因此,美国宁可忍受俄罗斯核材料数量占优的事实,也要推动禁产以防止核扩散。竞争性假设三:当美国核材料储备远远超出核武器实际用量之后,美国的国内政治的作用开始明显,民主党和共和党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支持和反对禁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