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后扁”及“扁后”时期的台湾政局评析
http://www.CRNTT.com   2006-06-02 15:00:52



  陈目前的权威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但是这样的动态平衡无法长期维持下去。一旦党内接班人选逐渐明朗,资源及人气会快速汇集,落败的力量也会集结,届时陈水扁将无法在泛绿内部拥有现今的影响力。其实泛绿内部面临挑战者马英九的崛起与人气,多早有危机意识,希望早日整合内部来迎战。启动此机制的可能时间点最早在二OO五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如果民进党在席次上失利或输掉台北县,极可能会让党内不满中央的力量找到着力点,挑战陈总统的路线及领导威信。当然最晚则在二OO七年中,民进党必须提名总统候选人时。这个期间所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为引爆党内不满力量的导火线。因此陈总统未来两年多的任期,将充满来自党内外的挑战。 

  民进党接班的四大天王面临的情势 

  民进党内可能的接班人,一般认为不出吕游苏谢四大天王。其中游锡堃秘书长虽然台面下动作连连,但是由于连担任行政院长约三年的时间都无法有效拉抬民间声望,出线的机会不大,一般认为他目前的努力在于争取成为副手搭档的机会。吕副总统也面临类似的民调困境,但却有较坚毅的政治性格及参选意志,将会在二OO八年的总统选战中扮演难以预料的角色,对选情造成冲击。目前看来,谢长廷院长和苏贞昌主席是最有可能出线的两位人选。两位都和陈水扁一样,是美丽岛事件的辩护律师,口才便给,形象清新。从民意结构上看,谢院长走中间路线,较受到中间选民支持及泛蓝群众接受。苏主席则相对较受到泛绿支持者的拥戴,两人各擅胜场。未来,年底县市长选举的胜败、行政院施政绩效以及谢院长任期长短等因素将会决定争取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成败,目前尚难论断。 
 
  马英九选党主席压倒性胜利所营造的新局面 

  在泛蓝的部分,由于马英九市长在国民党主席选举时得到超乎外界预期的压倒性胜利,不但化解了党内其他势力掣肘的动力,也取得了角逐二OO八年总统选举的入场券。换言之,马英九市长作为泛蓝共主以及二OO八年总统候选人的局势几乎已经明朗。马英九主席带给台湾政坛最大的冲击,在于他另类的政治风格所创造出来的政坛新典范。过去台湾政坛的魅力领袖都是群众场合演讲鼓动情绪的高手,长于政治操作又能和地方经营人脉关系,例如宋楚瑜和陈水扁。但是马英九市长却是完全不同的典型。他的群众演说风格比较像是教授在课堂上授课,而不是能够鼓动人心的魅力型政治人物。他缺乏派系的支援,也没有战力坚强的团队作为班底,危机处理能力在几次意外事件中备受质疑。而且舆论普遍认为他很难兼顾党主席和台北市长两个重要职务,他的政治能力与魄力过去并未在全台性的政治舞台上被检验。 

  马英九的特性 

  虽然有上述缺陷,但是马英九主席的正直清廉、诚信以及温和理性形象的优点,把他和其他政治人物做了明确的区隔,也掩盖了其余的缺点。他在法务部长任内因为查察国民党籍人士贿选而被撤换,又因为白晓燕命案自觉政治责任而辞去政务委员,回到学校任教,这些经历塑造了他正直清廉的形象。而他面对政敌的攻击或批判时,往往以微笑及「谢谢指教」回应,也让看惯了政客泼妇骂街的台湾人耳目一新。不同媒体所做的各项调查,都显示马英九是当今台湾政坛最受民众欢迎的政治人物,即便人民知道他施政上的种种缺失。这种独特的政治风格不但带给国民党很大的冲击,也让民进党必须重新思考如何面对这样一位和旧国民党完全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的挑战。 

  国民党主席的竞选过程中,王金平院长得到绝大多数政治菁英包括立法委员及党国大老和地方派系的支持,在媒体上营造出平分秋色的气势。但是缺乏「朋友」的马英九却得到了绝大多数党员的草根支持,这个特质不免让掌握行政资源的民进党警觉传统选战打法的局限。固然国民党员结构和全体选民结构相比并无代表性,但是马英九主席的民调支持度在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距。目前看来,如果未来两年没有爆发与马英九直接相关的弊案或丑闻,他会继续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 

  O八选战的可能主轴 

  在这样的结构下,用消去法的方式来推论,马英九最大的潜在缺陷、省籍问题,即可能成为2008选战的主轴。目前看来,民进党的候选人不太可能以经济表现、施政绩效、或是人格特质等议题作为选战主轴,因为这无异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反而一个突破点在于究竟能否说服占75%人口的闽南族群,不管其他因素如何,应该还是选择台湾人来做总统。毕竟执政经验可以学习,但是血缘关系不会改变。省籍的议题在台面上不会被公开操作,但是会以和两岸问题有关的「公投」、「制宪」、「本土化」、「爱台湾」、「认同台湾」等符号来区别敌我。这种操作在过去的选举中已经司空见惯,还能发挥多大影响力,恐怕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政治人物的通则是,不把一个招数用到确定没有用、甚至有害的地步,是不会放弃旧有做法而开展新思维的。 

  马英九的选择 

  马英九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有两种可能选择。一种是「安全」的做法,和两岸议题保持距离,在选举中也尽量回避,希望一路无事到投票日,类似连宋在2004年选战过程中作为领先者的打法。这样的风险在于议题上居于守势、被动,而且选民板块及结构可能因为一方主动论述,另一方消极回避而往主动论述的一方移动。第二种则是较具开创性的做法,及早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透过反复的论述过程让选民瞭解其两岸政策思维。这样做可能进一步扩大政治版图,但也可能因立场不为选民接受而受伤,目前尚无法看出马主席会采取何种做法。日前马主席接受媒体访问时,明确提出其「一国两区」的主张,似有选择后者策略的趋向,但泛绿阵营一轮猛批,说马英九是想选「区长」之后,此议题又逐渐沈寂。无论如何,双方未来在两岸、修宪的议题上交战,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发展。马英九主席的总统之路能否顺遂,也部分取决于他在两岸政策上能否招架民进党未来的质疑。 

  台湾政治有其快速变动,令人眼花缭乱的一面,也有其长期稳定的版图结构和分歧议题。过去两次的总统选举结果,对台湾前途及两岸关系都有深远的影响。目前看来,2008年的总统选举结果,不但会有如前两次选举结果的四年中短期效应,更可能长期决定台湾内部政治版图及两岸关系走向,值得持续关切。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5年10月号,总第9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