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后陈水扁时代」提前来临,其权力「跛脚效应」日趋扩大,「阿扁神话」已到了终结的时候了。未来,「令不出总统府」现象将司空见惯。陈水扁决不会坐以待毙,为了延长其政治影响力、遏阻「跛脚效应」的漫延,未来陈水扁的权力安排与政策方案,具有多种面向。
一、面临党内接班竞争,陈水扁的政治策略将是选择既能保他本人和家族及其嫡系利益、又能确保民进党赢得下次「总统」选举者,为优先支持、合作对象。陈有可能调整原先恐怖平衡、扶弱抑强的策略,转而采取顺势而为、有所关爱的手法,培植与他形成政治默契的接班人。与此同时,陈水扁将逐步重用原市府团队成员以及亲信、家臣,收编、笼络新的政治盟友,「总统府经济顾问小组」召集人林信义有可能接替谢长廷「组阁」。林信义是单纯的财经人才,与各派系没有特殊的联系,但与企业界关系紧密,与大陆也有一定的渊源;任用林,可以满足外界「新人新政新气象」的期待,可以为陈加分。但只要陈自己的权力逻辑与政策思维不作调整,就是神仙也难以挽救他的颓势。
二、在政策方面,首先「拚经济」。兴利除弊,召开第二次「经发会」,端出政策牛肉,推动「二次金改」,透过「官股改民股」的方式,独肥绿色财团,为未来再次竞选打通金脉。开放外资进入股市,拉抬台股行情,为其最后阶段的施政挽回一点面子。
其次「拚宪改」。这是陈水扁最有可能、最有兴趣推动的「春秋大业」。搞全民「宪改运动」,尽其所能地与在野党妥协,拉拢无党籍「立委」,在「立法院」协商出「新宪」版本,在他离任前交给「全民公投」,完成一次「公民复决」的程序。陈注重「修宪」的过程,不一定非要修成正果,以便向绿营支持者作出交待,成为绿营唯一共主。
再次「拚两岸」。陈水扁两岸政策已走到十字路口,其两岸路线呈现紧缩与开放的两面性;但他已失去改善两岸关系的空间与动力,紧缩是其基本的思维逻辑,迫于民意,也会在两岸政策的实务面做些开放。选举惨败,陈水扁对于两岸政策的影响力、操控能力将不断下降,他面临岛内基本教义派的强大牵制压力,不敢轻启两岸和解工程,相反有可能走上对抗的怪圈,否则就会被基本教义派质疑是向大陆「投降」。因此与大陆和解、松绑大陆政策对陈是有风险的。相反,紧缩两岸路线与加快「宪改」步伐,是陈水扁操诸在己的两大政策主轴。但在两岸政策的实务面上,在外资、台资及岛内民意的压力下,陈水扁将分阶段、有步骤、有选择地开放对台湾经济、民生有利的政策,包括展开两岸客、货运直航谈判、开放大陆旅客赴台旅游等。
其二,民进党接班人进入肉搏阶段,他们将挥别陈水扁的阴影,摆脱陈的箝制,走自己的路。败选使民进党接班群体遭遇寒流霜冻,内伤严重。民进党有可能出现权力真空与断层。四大天王中,谢长廷由于「高捷弊案」前景转趋暗淡,真正的黑幕尚没有揭开,经不起高道德标准的检验;苏贞昌虽然在连串弊案中全身而退,但败选使其还需更长时间的「蹲下」才能跃起,吕秀莲、游锡堃能否承担起领导民进党的重任,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岛内有人预估,假如陈水扁仍然不肯培养接班人,执政成绩又拉不上来,谢长廷、苏贞昌有可能放弃二○○八年,明年直接参选北、高市长,徐图二○一二年。
吕秀莲长期私下调查「三一九枪击案」,掌握部分证据,自以为可以要挟陈水扁,奠定她的接班地位,对苏、谢、游不时进行点评。因此有人断言,陈水扁将与吕秀莲合作,让吕参选二○○八年大选;不论输赢,二○一二年时,陈水扁还可以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吕秀莲已在选后第一次中常会上取得代理党主席的资格。因此,民进党此次失败,对吕秀莲反而是个机会,可以乘机除掉苏、谢两位劲敌。但民进党的权力竞争逻辑不一定容得下吕秀莲。
苏贞昌潇洒的辞职行动,反而为他赢得喝彩与同情,因为苏是非战之罪。未来一定会更加紧密地与新潮流系结盟,打出「改革」、反省的旗号,与陈水扁进行区隔,要求以高道德标准检验民进党,储蓄政治能量,站上政治制高点,带领民进党走出低谷。在无法获得「行政院长」职位的情况下,苏有可能南下参选高雄市长,与新系掌控的高雄县、台南县、屏东县连结成一体,成为「南霸天」。新潮流系将与苏贞昌、罗文嘉等人结合成为政治同盟,成为民进党超级派系,横扫已经「跛脚」的陈水扁及其「正义连线」,左右民进党的接班进程。届时,民进党陷入「实质分裂」──分裂成「苏派」和「扁系」两大派系。
谢长廷如今四面楚歌,遭遇到政治生涯中的最险恶的漩涡。谢系人马纷纷中箭落马,包括原高雄市副市长林永坚、劳工局长方永来、自来水公司董事长李文良、「交通部」次长周礼良等。但以谢的聪明,一定握有陈水扁及其「皇帝娘」吴淑珍的劣迹资料,使陈不敢轻使杀手锏,陈谢处于恐怖平衡之中。如果谢能胜出,一定会与「皇帝娘」产生关联性。谢有可能放手一搏,学当年陈水扁,去竞选台北市长,届时,谢将成为民进党中除陈水扁之外最具民意基础的政治人物,然后争取「总统」候选人资格。说不定谢最后可能峰回路转。
实力稍弱的游锡堃并没有放弃竞争,反而也在默默耕耘,借「宪改」博取民进党基层的同情与支持。
总之,由于马英九出线角逐二○ ○ 八大选的情势大致已定,因此绿营内部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民进党二○○八年「赢的策略」,一是继承阿扁人气,二是瓦解蓝营组识,三是建立新的明星崇拜。无论吕游苏谢,都将与陈水扁渐行渐远,走自己的路,放手一搏,打拚自己的政治出路。
其三、民进党长期执政态势暂时遭遇重挫,很难在短期内脱离困境,但民进党经过阵痛后将重新出发。败选后一段时间内,民进党转入权力混沌与盘整期,内部派系斗争将进一步激化。选前就已陷入恐怖平衡之中的正义连线与新潮流系将再度展开殊死决战,双方都将败选的责任归咎于对方,都将对方视为腐败、堕落与改革、清除的对象。有F4之称的罗文嘉、林佳龙、邱太三等人遭遇滑铁卢,对民进党接班梯队而言是一大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学运世代、新生代包括罗文嘉、林佳龙、段宜康、李文忠等有可能乘势崛起。他们将以「新民进党」自居,以「反省」、「改革」、找回民进党的「核心价值」为诉求,要求寻回民进党的传统价值,掀起民进党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路线争论,重新赋予民进党新的道德光环与正当性,取得对民进党未来路线的主导权。这批擅长政治谋略与权力算计的学运世代,终将取代「律师世代」,成为最具实力的政治群体与政治权贵,主导民进党未来的发展。因此,县市长选举挫败,对民进党而言可能是短空长多。在未来的一、二年内,民进党还有时间汇聚能量,重整队伍,重新出发。届时,国民党如果不思进取,只靠马英九一人冲锋陷阵,是无法蓝天再现的。
其四、朝野关系持续紧张,蓝绿激烈对抗仍将是岛内政局发展主轴。在处理朝野关系时,陈水扁必将喊朝野合作,提出召开朝野政党领袖高峰会的主张,将朝野紧张的责任归咎于马英九。除擅长在马、王、宋之间见缝插针,对王金平、宋楚瑜等施放和解烟幕弹,利用他们的剩余价值分解马英九高涨的声势之外,同时利用泛蓝「立委」减少四席的机会,强力推动「军购案」与「新宪」协商,在「两岸和平促进法」上拉长朝野对决战线,推出系列改革方案,着重针对国民党的党产问题,加速「党产条例」立法与军公教「百分之十八优惠存利率」改革,清算国民党,打压马英九的声势。
与此同时,陈水扁绝不会放慢在地方上的割喉绑桩、招降纳叛的脚步,遏止地方派系倒向马英九的势头。面对陈水扁的毒招与狠招,泛蓝祇有以战止战,穷追猛打,将揭弊战进行到底,掀开陈水扁以及民进党高官金权帝国的黑幕。今年北高市长选举、明年「立委」选举,蓝绿双方志在必得,蓝绿双方争夺台湾主导权的斗争不会停止,蓝绿之间的攻防日趋白热化,无法超越激烈对垒的格局,朝野关系难以缓解。
其五、「马英九现象」犹如当年的陈水扁,成为岛内新的政治神话。马英九成为泛蓝的新共主,声望如日中天。这次国民党的大胜,进一步奠定马英九作为泛蓝共主的地位,给予他更为强大的改革国民党的力量,也使马英九从基层选民中获得整合泛蓝的正当性与原动力。亲民党无法抗拒泛蓝基层要求整合的迫切愿望,国亲整合的步伐将加快。
这场选举,马英九在对党机器的掌握上逐渐得心应手,在地方派系的整合上初试啼声,地方派系已不再对国民党构成威胁,相反派系需要马的加持与党的支持。民进党执政至今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为马英九的崛起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马英九汇集了天时、地利、人和,历史正站在他这一边。但马英九迈向「总统」大位的考验还未真正开始,他面临的挑战包括能否处理好连、宋、王之间的关系、「亲中卖台」指控以及绑桩割喉等手段,以及美国是否能够接受泛蓝重返执政等。特别是绿营绝不会让马英九轻易获得政权。
其六、台湾已处于政党政治的分水岭上,两党政治初见雏型,「大蓝吃定小蓝」,「大绿吞并小绿」,小党无力抗拒边缘化的趋势。亲民党、台联党在台湾的政治分配中失去政党的主体性,从地方到中央,都已没有太多与各自盟友讨价还价的筹码了,未来只有被收编的命运。明年「立委」选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后,亲民党、台联党终将曲终人散,走入尾声。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1月号,总第9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