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台政策新思维:特点及效用
http://www.CRNTT.com   2006-08-22 18:45:56



  贾庆林在讲话中总结了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当前的台海局势暨两岸关系形势,论述了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历史意义,重点闱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对台大政方针和基本主张,例如关于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考虑,关于维护台湾同胞权益问题,关于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位,关于两岸谈判问题,关于推动两岸协商问题,关于对民进党的政策等。

  胡锦涛「四点意见」则将中央现阶段对台政策高度概括为「四个决不」,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是大陆法制化建设的重大突破,不仅将中国政府二十多年来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予以法律化,而且将规范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方针,规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规范两岸的协商与谈判等等,标志着中央对台工作从此步入法制化轨道。该法去年在全国人大以极高票获得通过,反映了全国人民渴望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分裂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一系列新出台的政策,除见之于制订《反分裂国家法》等宏观措施外,主要体现在推动两岸包机直航,派「双亚」赴台参加吊唁辜振甫的活动,邀请台湾泛蓝三党领导人来访,宣布向台湾同胞赠送两只大熊猫,开放台湾农产品登陆包括十五种水果免关税入境,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对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台生实行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待遇,延长台湾记者在大陆驻点采访时间,对台商提供三百亿人民币融资款项目等具体做法。

  概言之,对台政策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以民为本,反「独」优先,两手并用,共创双赢。

  所谓「以民为本」,主要体现在二○○三年十二月胡锦涛会见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时提出的「三个只要有利」;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记者会上表述的「四个最大努力」,以及「胡四点」对广大台湾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指台湾同胞)、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等。

  所谓「反独优先」,主要是根据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作出的战略调整。贾庆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但「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破坏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现实威胁。因此,坚决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是当前两岸同胞的共同任务。

  所谓「两手并用」,就是坚持「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就是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交流争取民心,以军事准备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做到「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具体讲就是,一方面坚持以「四个有利于」、「四个最大努力」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方面通过全国人大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凝聚全民反独促统的意志,展现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同时,加快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好打赢在高科技和外国势力干预条件下的反分裂战争的准备。

  所谓「共创双赢」,最早见之于二○○三年胡锦涛参加全国人大台湾组座谈时的谈话,之后陆续见之于「五一七声明」、贾庆林纪念「江八点」十周年的讲话、胡锦涛会见台湾泛蓝三党主席的谈话,以及国台办主任陈云林的有关讲话。中央领导明确指出:「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分则两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识」;「两岸不应对立、对抗,而应和解、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上述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以民为本」是制订对台政策的出发点,「反独优先」是现阶段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重点,「两手并用」是对台工作的方法手段,「共创双赢」是对台工作的目的。对台政策新思维的形成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人认识到,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取决于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壮大,取决于国际政治关系的互动与调整,取决于两岸的经济密切、人民融合和生活差距的缩小;在统一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时,应以内部发展建设为主,以争取民心为本,以反「独」优先,为实现民族复兴、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累积实力和条件。

  对台政策新思维开辟新局面

  在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新思维的指导下,二○○五年大陆的对台工作积极主动务实灵活有声有色,重创了激进「台独」势力,使两岸关系出现了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新局面。

  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据大陆商务部统计,二○○五年一至十一月,两岸贸易额达八百二十点二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五点八,其中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超过五百亿美元。同期按投资者注册地为台湾统计,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三千五百二十六个,合同台资金额八十八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三点八。截至二○○五年十一月底,投资大陆台商超过六十万人,台湾一千二百多家上市、上柜公司中已有一半以上在大陆投资。

  在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年内文化交流活动达三百多项,有三千多人次参加;上半年台湾居民来大陆逾二百四十万人次,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三;大陆居民赴台七万余人次,同比增长百分之九点七七;通过金厦小三通来往的旅客,突破五百万人次。

  祖国大陆以民为本、两手并用、重拳出击,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反「独」促统的力量争取了岛内反「独」促和的力量,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也给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以极大的压力。二月,为摆脱朝小野大的困境,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扁宋会」,达成「维持现况、共创和平」的「十点共识」。三月,陈首度公开表示「『台独』 做不到」。五月,陈在电视上公开批判李登辉「干政」,二人关系几近破裂。十二月,坚持「台独」意识形态挂帅的民进党,在台湾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长选举中遭受空前挫败,不仅地方执政版图由十席掉到六席,而且失去了最具指标意义的台北县、宜兰县和嘉义市;而主张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泛蓝阵营,则由十席增加为十六席。此外,民进党当局和美国联手推动的巨额「军购案」,在「立法院」遭到泛蓝「立委」连续四十余次的封杀而未能过关。

  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理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对台政策新思维及新做法,从而极大地争取了台湾民心,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引发了空前的「大陆热」,「激活了两岸关系一盘棋」,开辟了新局面。实践表明,「以民为本」、与时俱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已经并将继续在指导大陆对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3月号,总第99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