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蓝绿僵局:台湾政局的评估与发展趋向
http://www.CRNTT.com   2006-11-28 15:51:37


  中评社讯╱题:“蓝绿僵局:台湾政局的评估与发展趋向” 作者:杜圣聪(台湾),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最近,台湾因为罢免陈水扁的案子闹得政情喧腾,蓝绿双方杀红了眼,各自动员群众走上街头。蓝营把陈水扁家族人像当成标靶,像足球踢来踢去,多次应声倒地,以响应世界杯足球赛的热潮;绿营更绝了,祭出一串九根香蕉,暗喻马英九伤害台湾人,于是拿起镰刀「喀嚓」一声,将这九根香蕉拦腰斩断,以示力挺陈水扁的决心。双方你来我往,却让台湾陷入没完没了的僵局之中。

  马英九与国民党的想法

  早在去年台湾县市长选举绿营惨败之后,陈水扁的领导权威就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陈水扁刻意操纵两岸议题,蓄意废除国统会,搅乱中美台格局。同时,也藉由他的强行出访中南美洲等国,企图巩固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并为「公投修宪」预作布局,一度让他找寻到声望的「停损点」。没想到事与愿违,竟由于自己女婿家族涉入内线交易,一下子被打回原形,更扯出许多的案外案,让台湾的电视新闻比起连续剧还要精彩。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罢免案以及可能接踵而来的「倒阁案」,大概很难把陈水扁拉下台,只是让蓝营过过乾瘾罢了。毕竟陈水扁执政六年下来,政绩乏善可陈,每到执政出现危机时,不是磕头如捣蒜地道歉,再不然就是挑动台湾内部族群对立;尽管民众气得牙痒痒的,却又莫可奈何。既然民进党一无是处,在野党应该能取而代之,为什么会拿民进党一点办法都没有?

  马英九出任国民党主席之后,党内找不出未来的方向,拿不出像样的论述;加上党产的包袱沈重,只能在消费马英九光环下进行选举操作,过去长久为人
所诟病的国民党体质并无结构性的调整。搞了半天,国民党还是国民党,马英九还是马英九,两者是完全不相交集的平行线。拿这次罢免案来说,国民党的算盘先是「倒阁」,因为「倒阁」一经提出,按照民进党的战斗性格,一定会提出「解散国会」反制;这时候,国民党只要利用立院优势,把选举时间挪到台北市长、高雄市长选举日,只要继续消费马英九光环,不仅可以取得市长、立法委员和北高市议员的「三合一」胜利,还可以顺势除掉在旁虎视眈眈的亲民党,一举剪除宋楚瑜势力,回复过去一党独大的荣景,何乐而不为?于是,国民党就出现「民意」不太支持「罢免案」的论调。

  亲民党藉弊使力与国亲心结

  等到亲民党在乱军中杀出重围,动员近五万人聚集凯达格兰大道,这时候国民党几经调整,才回到「罢免」陈水扁的基调。这还没完,国亲两党原本说好,准备南北夹击共同呛扁,国民党听到一个老太婆在地下电台爆料说,有民众准备「刺马」,实则只有几根锄头、畚箕充数,竟然不察, 随即取消南部的「呛扁」动员。说真格的,如果只有这样也就算了,国民党高层党工竟然在媒体放话称,亲民党台北动员的钱竟然全数要国民党「买单」,于是在花团锦簇的街头动员背后,存在着国亲两党的各怀鬼胎。没错,亲民党的确是「贪小便宜」,但在整个罢免案运作的过程中,看不见国民党是非的理路,听不到马英九果断决策的魄力,凭这种在野党的组合要想迎战二○○八大选,不啻为痴人说梦。

  民进党虽败不乱、弱而未竭

  民进党则不同。虽然,民进党因连番弊案被在野党打得满地找牙,但就整个阵势而言,却是「败而不乱、弱而不竭」。在陈水扁己成跛脚的态势下,吕秀莲因为弄不清楚状况,以「吕王共治」出招未果;也就是按照宪法体制,在陈水扁被罢免后顺利接掌大位,并结合国民党本土派、立法院长王金平势力以稳定形势。在被看破手脚后,吕秀莲一沾即走,见势不可为随即飘然远去,等待下一个出手机会。除了吕秀莲之外,民进党内三大天王苏贞昌、游锡堃和谢长廷都已经进入战斗位置,在蓝军不察的状况下,逐步收拾陷落的城池。

  先说苏贞昌。他在接掌行政院长之后,巧遇陈水扁因跛脚无力箝制,已经囊括从现在起到二○○八年五月之前的所有执政资源。在陈水扁宣布「权力下放」之后,环顾民进党内其他天王都是光杆一个,了不起只有民间零星赞助,完全无法与苏贞昌相抗衡。目前看来,苏贞昌治军尚称严谨,致力于内政民生,避谈国防、外交、两岸等大政方针,这种作法可说是吃尽陈水扁豆腐,聪明到了极点。

  扁苏相濡以沫 绿营电火球发光

  试想在陈水扁因弊案压顶声势陡降,加上在野党无力将他弄下台时,他刚好就成为苏贞昌的「安全瓣」:遇到党内纷争或外界讥评,顺手一推或稍加闪躲,所有的绿色原罪几乎都可以让陈水扁概括承受;碰到难搞的台独基本教义派,由于台湾本土力量无人,不管开心或不开心,就只有苏贞昌这个选项。于是,先前被台独教义派掣肘的两岸政策,也可以缓步开放。只要稍微一松绑,中间选民观感就会有所不同,对于选票当然不无小补;尤其,资源在手、天下我有,在党主席游锡堃输诚下「党政合一」,民进党内已经再无敌手。

  此外,苏贞昌执政后,先前为人诟病的高速公路闸道收费系统(ETC)运作顺畅;北宜高速高路通车,未来半年内还可以见到高雄捷运、台湾高铁通车等利多消息;这些大的建设不说,光是以台湾近来危害最烈的台风来说,苏贞昌执政后重启宋楚瑜在省长时代所建构的「紧急应变防灾系统」,官员各就各位的应变速度为民进党执政以来所仅见。这些利多的政绩逐步积累,加上媒体「新闻框架」为求平衡故,在修理陈水扁过后,总得要找个民进党样板人物来做做「形式上的客观平衡」。因此,尽管台湾蓝绿阵营陷入政争的泥淖,苏贞昌却在这场混战中得以置身事外,其声势甚至逆势成长。

  谢长廷趁乱翻身 北市长争雄未定之数

  对于谢长廷而言,也在乱局中取得咸鱼翻身的机会。曾任行政院长的谢长廷这次获得民进党征召参选台北市长,按照目前台湾各媒体民调显示,国民党提名的台北市长参选人郝龙斌可说是遥遥领先。但,这只是现在罢了。早在一九九八年高雄市长选举,当时没有人认为谢长廷可以和当时国民党的高雄市长吴敦义竞争,甚至出现选前一天,各媒体民调都宣称谢长廷落后吴敦义超过百分之二十以上,连打都不必打。选举结果,谢长廷以四千余票险胜。当时的他只是民进党的边绿人,都能如此;现在的谢长廷绝非当时的吴下阿蒙,恐怕选举结果不到最后一刻难见分晓。大家可别忘了,谢长廷是人称「民进党内最聪明的三个男人」之一。

  谢长廷先前做高雄市长时政绩稳居全台之冠,而郝龙斌论口才、经验都与当时的吴敦义不能相比;加上拉法叶案弊端疑似牵扯其父郝柏村,而他又曾担任绿营环保署长颇有变节之讥。更要命的是,外界多半以为亲民党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只是闹着玩的,是一种为了取得权位的过气政客不足为虑,殊不知这可能形成错判。亲民党内部幕僚不是白痴,怎会不清楚目前媒体对宋楚瑜的评价?

  宋楚瑜鸭子划水 后势未可小觑

  以去年亲民党在县市长选举的得票比率来看,催逼该党最高的动员能量至多约为百分之二十六 ,为求强化此节,宋楚瑜在全台北四百四十九里中,已经造访四百零四里。根据亲民党内部评析,在造访过程中,竟有超过三百八十位里长对于马英九主持的台北市政极为不满。套句台北市某里长联谊会长的话,建设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即「经费不足、法令不准、都是民进党执政」。每当寻求市府解决问题时,「里长们要的是『方法』,市府给的都是『不行的理由』 。」这种怨怼不见得会尽数反映在宋楚瑜身上,但绝对让郝龙斌讨不了便宜。最麻烦的是,蓝营已经陷入政党恶斗的陷阱。言必称打扁、呛扁,以为透过这样的操
作,就能够赢得选举;以为透过媒体或躲在马英九的光环下,就能够瞬间成为马英九第二。

  蓝绿思维 伯仲困窘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第三者效果」,讲的就是每个人都会高估媒体对自己的影响,咸认为媒体所传播的议题对别人影响比较大,自己可以身免于外,哪里晓得自己本是网中之人。对蓝营而言,在批判民进党操作统独议题、不顾民生的同时,其实自己和所批判的别人一样,都是操作统独议题的共犯结构。这是没有中心思想论述者的命定,也许将是蓝营未来「积小胜而大败」的最终原因。。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7月号,总第103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