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台弯政治发展评议
http://www.CRNTT.com   2006-12-22 10:19:21



  陈水扁策略:不断制造敌人

  不惟如此,沉迷于追求克力士玛,惯于充任政治明星角色的阿扁更对台湾民主政治根苗造成了极大戕害。回顾历史,一位自我定位为克力士玛领袖的人物,为维持民众永久认同,因此常采取不断制造敌人的策略,比如:回教基本教义派之于「美帝」、希特勒之于犹太民族等先例。而阿扁的做法也不外其中:外在,阿扁不断向人民灌输中共敌意,造成两岸关系发展迟滞不前;更有甚者,在苦尝过境闭门羹之余,还试图挑起民众仇美意识,陷人民于危殆。于内,挑动族群情绪,激化蓝绿对立,使彼此间理性批判的公民精神几乎荡然无存,消失无踪,连带造成政府机器弊乱丛生。回到当下,以内部离心离德、经济不振为经,外部两岸僵局、台美低潮为纬,两面向事实上已全面铺陈出民进党政府最后两年「正当性崩溃」的危机。根据德国大家哈伯玛斯(J.Habermas)在其名著《正当性危机》中所指陈,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有一系列的「危机因子」,所以仅透过选民同意,政府将难以维系政治的稳定性甚至正当性。以上洞见,正可呼应目前民进党政府所处的困境。

  就在六年前阿扁藉台湾政治史上首次政党轮替,将新政府的统治正当性带向空前高峰,一举摆脱过去威权时期执政党必须以高度经济成长换取统治正当性的泥淖。当时扁政府一面在自己所构筑的「反中神庙」里向民主图腾膜拜,另方面神庙外又恩蒙布什这位守护天使的眷顾,因此,纵然后续执政绩效大幅衰退,但得利于相对谨敛的政治操作,使扁政府的正当性逐渐走出「少数总统」的困境并得以缓渐稳固。此后,人民更于二○○四年以选票为其统治正当性作了再次确认(虽发生至今已成悬案的「三一九枪击案」)。

  阿扁政策支票超载造成人气支持度重跌

  再依据哈氏论述,在资本主义式民主制度下,政府实难在满足人民对社会安全与福利保障需要,以及促进以私利为动机的市场经济两者间求取真正的平衡。此外,根据学者罗斯(R.Rose)所言,肇因于现代选举竞开支票的积习与压力团体的多样需求大量涌向政府,更造成民主政府面临施政上的「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西方国家为解决因政策超载所引发的政府正当性危机,故而有布列顿(S.Brittan)等新右派理论家提出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以及民主政治的经济矛盾。至于具体落实,乃见于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与英国柴契尔内阁戮力将政府职能转移至个人责任,以降低大众对「奶妈国家」(nanny state)的期望,进而使政府在强大的内政压力下获得解放。

  瞭解相关理论后,令人觉得吊诡之处在于享受连任的阿扁不但未在施政上试图缓解民间涌向政府的需索,以减轻政府的「超载危机」,同时竟反其道而行,不断在许多议题上激起支持群众对政府不切实际期待。此如:查究(过往国民党)弊案是,公投制宪是,甚至未久前的反中抗美亦然。上述由阿扁筑起的另座希望之城无论是属空中楼阁或是邪恶魔域,已因政策支票超载造成人气支持度重跌。然而,当前更因背德失政,而须同时在屋内扑灭愈烧愈旺的弊案野火,以及屋外应对因与中、美交恶所可能导致孤危的国际空间地基遭掏空瓦解。从这个角度观之,阿扁的权力裙带对这块土地政经发展造成的斲丧,又岂止于区区担负起道歉、下台的政治责任可以善了?! 

  民进党天王各怀鬼胎

  再言及党内几位接班天王,从各人因嗜权自保,藉迂回转进以争取日后与蓝营共主一决雌雄的契机,从而出面「勤王」的行止,据以推断他们心中还存有多少原应以民意为归趋的民主信仰,答案当不言可喻。目前民进党的重要人马仍在「巩固领导中心」的一致口径里维系团结的共识,佐以深绿铁杆这段时间原始认同情感的发酵,复被意识形态主导,使政府的去污止弊仍停留在「捍卫本土政权」大纛的羁绊下;即使目前民调结果,阿扁人气乃至于民进党支持度仍居低迷,但不可否认绿营精神士气与动员能量仍不可小觑,特别在届时绿营产生新共主之际。「民主巩固」长期以来一直是台湾人民的愿望,民主是否已然生根巩固,最重要之判准即在于是否所有民众皆把「民主」视为公众生活的最高道德;但今时街坊却充斥着对「国民党时代发展的赞扬,以及对民进党执政乱象的贬斥」。这样的缅怀,不正是民主政治巩固的危机吗?

  新自由主义先锋约翰弥勒(John Mill)在其思想中强调,论断一个政府的良窳,即在其能否增进人民的品德与智慧。以此为判准,对照两党失能、失德的表现,将难达此目标。在可预见的未来,相信国民党还是国民党,民进党还是民进党,双方资格考的成绩并不及格。难道,台湾人民的郁闷与无奈竟是宿命?

  亲绿知识界揭竿之意义

  对照政界的污浊混沌,台湾亲绿知识界的揭竿诤言,确使人能振聋发聩,耳目一新;其中更重要的意义,乃是这样的举措迫使了一位枉顾民意、回避问题的领导人丧失正义图腾与学术良心的支撑。情势如此,难道民进党权力人物仍要以「政治色盲」、「论述位格错乱」的屠刀将民进党政府逼向「反智政权」的骇人深渊?已困守在权力孤岛的阿扁会为保命而束手就擒,亦或是走火入魔,与台湾得之不易的民主成果玉石俱焚?不只我们,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当克力士玛烟消云散时,阿扁与全民所要面对的只剩「非是即非」的合法性问题,阿扁的追随者与保护者应该三思!

  前瞻台湾政局,虽然「反扁」已成为蓝军甚至是台湾多数民众的共识,但如何落实,究竟应「二度罢免」、「乘胜游行」,抑或是「另行倒阁」?却还让大家纷沓扰攘,争论不已。若以推动罢免论,从成案,走出立院,再到投票通过,其可行性仍然不高;另者,藉动员民众直接向执政者施压,虽有对反扁力量产生凝聚集结,甚至扩大感染的效果,但毕竟是体制外的行动,背后的正当性亦受国际社会等外力影响。乍看「倒阁」似乎成为两种方案的交集,而濒临权力险崖的陈水扁日前亦曾表示不排除将组阁权交由国会多数党,进而国民党马英九、王金平等人将可能成为入主行政院的反对党领袖;设若如此,台湾有可能开创类如法国「左右共治」的宪政传统吗?

  法国经验

  看看法国第五共和的总统职权原本就是为修正第四共和时期的强势国会所设计,因此类同台湾领导人的角色,他不但是政策的干预者与形成者,甚至常以「权力强人」姿态在政坛翻腾叱咤。但一九八六年左派社会党密特朗总统,却首次面临由不同阵营的右派势力掌握国会多数。就在众人担心法国这个脆弱民主政体(weak democracy)将因政争而崩解的时刻,密特朗这位素孚人望的政治家却以一句「我不喜欢看到这种局面,但是我会尊重选民的抉择」旋即任命右派领袖席哈克担任总理,使法国政局迈向制度成长的新契机。随后一九九三、一九九七年又因总统与国会多数分属不同政党而两度产生共治体制;期间法国政权虽流转递嬗,但「左右共治」俨然已成为重要的宪政惯例,并成为该国民主迈向巩固的基石。

  蓝绿意识形态差异大 难在发展方向上妥协融合

  反观台湾政治,无论就学理面或权谋面考量,「蓝绿共治」其实都有落实上的局限性。以学理面而言,「蓝绿共治」下的总统应负责两岸、外交、国防等政策领域,而行政院长则须在台湾内部事务的范畴里担纲;但不同于法国,一则蓝绿意识形态的差距,使得两位政治权力人物难在台湾整体发展方向上产生妥协融合。其次,得利于公正客观的「宪法委员会」,法国左右两派遂能在权力行使时维持平衡,不致因倾斜失衡,而使得朝野终日算计如何尽噬权力。惟反视台湾目前之大法官会议乃至于司法体系,能否避免「西瓜偎大边」,令人不容乐观。在法国总统三度面临共治考验之际,舆论草根坚定要求制度稳定与共治成功的共识始终是稳定该国政局的关键力量。然台湾目前蓝绿阵营内部权斗方酣,大家对后扁时期的政治走向莫衷一是,如何达至朝野权力安排的最大公约数以适当回应民意,非经蓝绿菁英后续的角力运作,无以定夺。

  身为全球华人社区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台湾当地宏观的有识者都同声强调半世纪的政经经验当是彼岸十三亿人的努力标竿,引领中国这艘大船不致在发展浪潮里迷航。但随着日渐剧烈的政争权斗,许多人士不禁怀疑民主之于台湾,是否就如同高级跑车对于血气少年一般,遭到任意急速驰骋而迷失方向?但「一时的失态脱序,系民主的必经阵痛」;「风雨过后,迎来者将是民主玫瑰的芬芳」。此等祝愿,曾是普罗民众对疑虑的回应。眼看时间的递嬗,就在大家仍持守这些愈来愈像「鸵乌埋沙」答案的时刻,雨后春笋般的丑闻,不啻像是对他们的论点全盘否定;同时,也等于给胸怀「灯塔作用」的宏观视野打了一记耳光!综合以上,世界华人社区甚至国际间对台湾民主品质的观感,也就不言自明了。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8月号,总第10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