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政治发展的危机与转机
http://www.CRNTT.com   2006-12-27 13:33:51



  民进党不应将查弊视为阴谋
  而应趁机进行政治清洗

  至于民进党,必须正视世俗化的过程,尤其在政党轮替之后,作为执政党不能再将执政责任推卸给在野党的杯葛,必须认识政权存续的机会是与台湾民主体制的常态化相关联,唯有在强化民众对于民主的认同,民进党在台湾才有可长可久的发展;也因此,不要将目前的查弊行动视为政治阴谋,而应该趁机进行政治清洗,如此才有浴火重生的机会。因为政治支持度的高低起伏是一时的,唯有台湾民主体制的健全发展,民众对民主生活的高度认同,才能保证政党政治的竞争,而这才是民进党的最高利益。

  所以,目前的弊案风波虽然对台湾民主形象有一定的伤害,在国际媒体上成为负面的焦点,但更重要的是,台湾民主如何对这个事情进行反思。尤其罢免虽然通过的机率低,却相当程度决定了台湾民主体制的性质:如果司法能独立地进行作为,就算最后第一家庭有人遭到起诉,但是对台湾民主绝对是正面的;代表民主的结果虽然有令人不满意之处,但是台湾民主有自我矫正的机制,不受权力与党派的干扰。

  民进党的危机与改造

  民进党目前遇到的困境在于:因陈水扁家人或是亲家弊案所导致的政党形象败坏,以及因为陈水扁的政治危机所衍生的党内权力重构,而这两者间又有着相互强化的关连:陈水扁周遭人士的弊案深化,民进党的社会形象连带拖累,民进党内部权力重组会加速,甚至会扩张「权力下放」,甚至到达「权力替代」的地步。但是,一旦到达权力替代的地步,民进党内又会进入分裂的危机;因为新一轮的权力再集中,是零和游戏,可没有权力平衡这个游戏。

  于是,陈水扁虽然选择在全代会缺席,但是他对于目前民进党的困境知之甚详;缺乏了陈水扁作为支点来平衡各天王的政治企图,那么民进党面对的不只是外在社会压力,乃至亲绿学者的质疑,而是内部权力失衡的分裂火山。所以远在南部视察,但是陈水扁对于天王与派系能在全代会兴风作浪的能耐,大概是观察透彻的。

  陈水扁仍是民进党不可或缺的政治功能

  所以,陈水扁在全代会前的声明相当清楚,不会当亲绿学者为敌,但是也不会接受主动下台的建议,因为民进党还没有发现能取代阿扁的政治支点。难怪,新潮流的年轻立委会有「道德社区之外」的感想。在亲绿学者的道德社区,要靠阿扁的项上人头来提升民主品质,虽然直接但却有警戒的效果;但是在政治人物的「政治社群」中,阿扁虽然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政治巨灵,维持派系与天王间的和平,但却还扮演政治支点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必要之恶。

  至此,民进党全代会的主轴「诚实面对,勇敢承担」,就有了新解:诚实面对阿扁的角色与不可或缺的政治功能,所以我们会看到倒扁声势丕变,甚至有固扁的声明连署;而「阿扁自动停权」的建议有束之高阁的共识。至于勇敢承担,则是要有心理准备,面对社会对此种固扁态度的反弹。

  全代会后民进党的形象不会立即改善,但是民进党全体则已经和阿扁赌在一边了。这时候要观察的是,亲绿学者的反弹力道有多大,以及衍生的社会影响。具体表现为,泛绿选民在年底北高市长的选票表态,那时候才会是民进党决定是不是放弃阿扁的抉择时刻。

  政治危机如何成为转机

  危机如何成为转机,大概可以分为,本土政权、台湾民主与宪政改造三个层面来分析。就本土政权而言,目前阿扁政府的危机却是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重大挑战。尤其当泛蓝政党在罢免一事上有步调不一致的现象,导致马英九被深蓝激进派牵着走时,马英九作为新中道力量象征则面临破产危机;尤其是接受谋士的建议,重视罢免的「过程」,而非结果,完全忽略了正当性与社会观感时,罢免一案成为政争的代名词。

  第一亲家涉弊案,第一夫人有礼券疑云,这都会是在野党收割的好时机。问题是当法律案件转为政治动作时,逻辑就完全不同了,前者是让证据说话,后者比的是政治能力与判断。法律案件的逻辑下,陈水扁面对的是检察官与法官;而政治罢免时,阿扁的对手则是马英九。有人会怀疑阿扁有影响司法程序的黑手,但是小马哥单挑阿扁时,大家是当政治大戏在看,比的是快狠准,司法诉求已经是背景音效了。所以,南部刺马说不过是这次罢免案反挫的效果之一,接下来罢免案如何收尾,党内肯定有人要指三道四;更别提省籍因素提早发酵,抄地下电台不过是锯箭法,马英九已然提早面对蓝绿对决的艰苦考验。

  就台湾民主发展而言,总统亲属涉案的司法处理,其实是建立典范的好机会:证明台湾民主有能力将权势人物的不当行为,透过法律而非政争加以处理。但是进入罢免程序时,则是另一个故事了:从美国抄来的审查程序,在台湾都不能用;热身用的公听会相关人士都不出席,只好复习前晚谈话节目的剧本。至于接下来调阅、传讯,甚至听证的构想,都有逾越司法权的嫌疑,这是法律案件政治化,要付出的代价。加上爆发贵夫人案的舔耳疑云,拥有一半空间的泛绿委员,绝对会将罢免阿扁的审查会,转为泛蓝电视台的大检视;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扣扳机说也不会被遗忘的,台湾的第一次总统罢免案,已经进入歹戏拖棚的境界。

  除了阿扁的政治谋略之外,泛蓝误解了罢免高门槛的设计构想,才是身陷泥淖的主因。三分之二的罢免门槛提示一个共识决的前提,代表对于总统的罢免行动必须是跨党派,甚至是跨朝野的行动,就像修宪四分之三的超高门槛一样,有保护少数权益的考量。一旦泛蓝领袖因为内部鹰派的压力,忽视了这个共识决的需求,而贸然采取罢免行动时,就会面临目前备受杯葛的处境,甚至开始要面对罢免案所带来的反挫。

  最后,当必然失败的罢免案让马英九下不了台时,一方面考验政治人物的智慧与判断力,另一方面则严肃地验证台湾宪政体制处理危机与政治僵局的能力。可以预期的,当罢免案在立法院闯关不成时,泛蓝有发动倒阁的动机,而这也是可能通过的。一旦倒阁,陈水扁与民进党必然会选择解散国会重选,这时候政治不确定性因素骤增:首先,第七届立委面对的是席次减半后,单一选区两票的新选制与新选区;再者,选举议题的焦点除了蓝绿对决外,罢免阿扁与反罢免将会是选举的主轴;而选举结果如何,必然决定马英九、苏贞昌、王金平、游锡堃、谢长廷等一代政治人物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重选结果并不必然影响陈水扁的职位,但是却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危机。如果泛蓝获得压倒性的多数席次,那么陈水扁有让泛蓝政党组阁的压力;但是马英九愿不愿意当行政院长,然后再参选2008总统,这是不无疑问的,若此,泛蓝谁出来组阁?如果泛蓝选得不如预期,但是泛绿并未因此过半,谁来组阁?泛绿组阁,泛蓝会不会继续倒阁?当然,如果泛绿一举过半,那么政治危机获得抒解,马英九的总统候选人资格提前出局。

  问题是,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台湾现有的宪政规范,政府的体制对于危机完全缺乏处理的机制,反而有加速危机深化的激化作用,这才是罢免、倒阁之外,这次政治危机成为转机的关键。让我们好好学得教训,重新来厘清台湾政府体制的走向。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9月号,总第105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