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倒扁反腐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07-01-10 10:44:57


人民的力量不可低估
  中评社讯╱题:倒扁反腐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作者:穆岩(台湾),本刊特约撰述

  施明德等人发起的「九九反贪腐」倒扁运动(「九九运动」),从九月九日进入凯达格兰大道静坐,至九月十五日走出凯道启动「围城行动」。这一连七天的反贪倒扁运动,展现了台湾人民对于陈水扁有关的贪腐传闻极度的不满与不屑。而此一运动究竟代表着何种意涵?诠释出台湾群众运动的什么样面貌?在在都影响台湾政局的变化,以及台湾未来发展的态势。

  运动组织者的特点与诉求

  这场「九九运动」,从八月初由施明德等人所发起,呼吁台湾人民响应号召,每人捐一百元台币承诺金,希望一百万人参与倒扁连署。出乎预料的在一周之内,便达到预期的目标。倒扁活动在初期目标达成之后,立即展开各种工作,从活动发起到进入凯道,一直到数十万人(官方:三十六万人,媒体:七十五万人,施总部:百万人)参与的「围城行动」,完全由施明德等民间人士一手筹办,没有任何政党或团体的介入。

  这是台湾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完全「民间自发性」的反抗政府群众运动。这个活动显示出,台湾群众运动的推动,已经由政党或团体的操控,走向民间自发性的成熟、稳定、自主多元样貌。这场运动的自主、自发性特点,已为台湾未来的群众运动,树立良好典范。

  活动从八月初一开始,设定诉求主题为:「百万人倒扁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施明德总部,考量社会气氛以及民意动向,经过会议协商之后,在八月下旬将运动诉求调整为:「百万人反贪腐运动」,以结合民意的动向。九月九日进入凯道之后,从参与民众的「反贪」殷切态度,证明「反贪」总部的洞察民意是对的。亦可看出支持群众对陈水扁贪腐传闻的不满与不屑,期待司法能够尽速将贪腐者绳之以法,还人民一个乾净的政治环境。

  参与人士的构成

  此次「九九运动」参与的人士可谓空前多元。其中包含:家庭主妇(含年幼子女)、退休军公教、中产阶级、年轻上班族、大专及高中学生、大陆新娘、外籍人士等等。白天以家庭主妇及退休人士为主,下午下课或下班之后,学生及上班族便纷纷加入。

  白天以静坐及演讲为活动主轴;入夜之后,各阶层人士加入之后,活动更为多元,有艺人带动唱,有大专、高中学生上台呛扁,甚至有小学生也上台呛扁,有音乐家演唱、演奏,有模仿秀,有政论家分析阿扁贪腐情形,有退休高官莅临致意,有立法委员、反扁律师团等等人士,纷纷上台表达对贪腐者的不满。台上台下,可以说是「一样的手势,共同的声音」;人人都以愤怒心情,显现对陈水扁的不满,希望贪腐政权能够立即下台,让台湾得以重生。

  九月十五日「围城行动」,更有高达数十万各阶层人士,从各个地点加入倒扁行动,使得活动达到最高潮。当晚群众从凯道转移阵地,到达台北车站南二广场静坐,活动依旧进行中。未来不排除在台北、桃园、台中、高雄、花莲等地,举行所谓「遍地开花」倒扁活动。

  民进党如何因应
 
  「九九运动」开始之后,陈水扁、民进党等人士,均采取观望、不理不睬的态度来应对,仅有谢长廷在九日活动一开始说:「一场大雨,大概就解决了!」游锡堃在美国访问时说「下雨是天助阿扁」。谢游两人的谈话,立刻引来蓝绿以及媒体的挞伐,之后一直都噤若寒蝉,一直到九月十三日。而由民进党策动、由台湾社主办的「挺台湾,站出来」挺扁大集会,于九月十六日在凯道上演。

  「916」挺扁活动消息公布之后,民进党四大天王(吕秀莲、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立即纷纷表态。吕在十三日民进党中常会,表达不参加的态度;苏则「以要维护整体安全为考量,不会参加活动」;谢长廷则说「市长参选人,不宜参与挺扁或倒扁活动,不参加活动」;仅游以党主席身份,参与了「916」活动。而四大天王的态度,到底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吕秀莲的态度反应出,她对陈水扁贪腐传闻,其实是心里自有盘算的;从她接受相关媒体的访问,便可以窥出吕对扁的下台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期待的是她说「已经做好备位的准备了」;害怕担忧的是,在吕的胞兄吕胜传表达「倒扁」的看法之后,吕立刻澄清「此事与她无关」,并向陈水扁道歉,可知吕其实是陷入两难困境。

  其一是,民进党对她的刻意划清界线,不邀她参与「916」挺扁活动,便可看出党对吕的戒心与排斥;「排吕防吕」端倪,不言而喻。其二是,吕即便心知扁已不得人心,民进党不应该被扁硬拖下去,而输掉未来三次的选举,让民进党失掉好不容易得来的执政机会,但吕的奥援有限,想做而不敢、不能做,这是吕进退难取的困境所在。不过,亦不排除吕在时机恰当时,会有惊人之举的可能性,不妨拭目以待!

  苏贞昌以不参加「916」集会,避开了「蓝绿对决」的关口实是苏的高明之处。因为,此时他如果被卷入「挺扁倒扁」战役,对苏未来成为08年大选候选人的机会,是利弊参半的。理由是,不被卷入,可能会失去深绿的支持,甚或能否被提名总统候选人都无把握;但是,如果卷入,即便有机会获提名参与大选,但有可能失去浅绿、中间选民的支持、激怒蓝色人士,这样的利弊对比之下,苏做出回避的选择是聪明又巧妙的做法。但阿扁记仇的个性,会否不予计较,恐怕短时间还看不出来;未来秋后算帐的可能性,仍值苏小心因应!

  谢长廷自从离任行政院长之后,其实已经远离权力核心,但在民进党征召之下,勉强答应出马参选台北市长,其实对谢来说意义不大。但是为了民进党的未来以及谢的仕途着想,也许参选台北市长,也不失为走下一步棋的老谋深算。但是谢此次回避挺扁,将加大他与阿扁渐行渐远的距离;未来谢向吕苏靠拢的选择,将是他日后政治前途的重要关键,亦考验谢的智慧和判断。

  游锡堃自始至终,是阿扁最可靠的拥护者。目前除了游之外,其它的三大天王,阿扁恐怕是很难掌握了。因此,唯有游做党主席的民进党,是阿扁可以依靠和绑架的支撑;所以此后,扁党互靠互赖的成分将加大,民进党将因阿扁而距离民意越来越远。应该可说,成也阿扁,败也阿扁。相信民进党内部的风暴,将因此而起! 

  后续怎么发展值得观察

  「915」倒扁围城与「916」挺扁行动对弈之后,从彼此都不容对方进入各自的阵地所引发的零星小型冲突看来,很难说这不是一场“颜色”对决。尤其是挺扁阵营,对媒体报导的阻挠与强烈批判,其实显露扁党阵营对媒体的报导,明显不满。并认为某些媒体和倒扁阵营合流共同倒扁,以致事件愈演愈烈,因而爆发拆媒体的台,殴打媒体人员的事件,严重损及新闻报导自由。

  由此不难窥出,扁党已经将倒扁和挺扁事件,扩大为蓝绿对决的战略设想,企图从对决当中,转移处于颓势的焦点,意图将「红潮」与「绿潮」染成颜色革命,有将事件逐渐扩大为街头对立运动的可能,以挑弄打乱施明德总部原本和平和理性的构想。

  扁党希图从冲突动乱当中,找到使力的杠杆,使理性静态的运动,激化为动态的冲突动作,达到以动制静、以暴挑弄、以气斗和、以红抹蓝等目的;将倒扁事件,逐渐从抹蓝抹红当中弱化其正当性与单纯性,削弱倒扁气势,使反贪阵营经由时间的拖长,终将产生:资源缺乏、人气退场、气势弱化、奥援不继、意志不坚、社会唾弃等情事。最后不得不选择退场或无疾而终。

  这些都是扁党可能的想像或真正的作为。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915红潮」围城,所展现的理性和平现象,是台湾有史以来,街头运动最有说服力与最有感动力的一次极为成功的群众运动典范,并不是一件冲动、浅显的街头游行而已。扁党千万不能等闲视之,或采取不智非理性的对抗就可以解决的。而倒扁总部即将发起的「遍地开花」活动,也必须持续理性和平,适可而止,否则可能掀起不可预测的情势,引发并非原本的初衷、亦不是施总部可以独立解决得了的事。这是不能不预先设想的大计,千万大意不得,否则受害的将是马英九!

  笔者认为,施明德的「九九运动」目前为止是成功的。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运动,就可以无限期的持续下去,毕竟它也将使台湾付出难以量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形象等成本。因此,笔者呼吁,「运动」是一时的,激情是难免的,但是,台湾的长治久安,才是真正大家都必须关心与正视的。激情怨怼总有了时,虽然这场「红绿」的对弈,不会简单就收场。但是,挑起运动的领头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拿出最好的退场理由和机制,才是真正的勇者,才是真正的爱台湾。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10月号,总第106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