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未来一年台海局势依然严峻
http://www.CRNTT.com   2007-01-23 09:37:33




  二、“宪改”争议。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是陈水扁的既定目标,也是其在身陷弊案泥潭后寻求深绿支持、巩固权位、转移焦点、进行反攻的主要武器。未来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也需要“宪改绑大选”,以凝聚基本盘,争取选票,拉抬选情,所以未来一年多民进党依然会不顾一切地恶炒“宪改”,以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泛蓝政党则反对进行“宪改”。由于该议题涉及到岛内政局变化和台海和平稳定,因此,其不但是蓝绿阵营的争斗焦点,也是岛内外的关注焦点。目前看,陈水扁按原有时间表达成“宪改”目标面临很大困难,但也不能排除其铤而走险。

  三、两岸政策争议。民进党将继续推动“法理台独”与“文化台独”,在“积极管理”的前提下实行“有效开放”。而泛蓝则反对“台独”,主张在接受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展两岸对话与商谈,尽快实现两岸直航,进一步开放大陆经贸政策。由于蓝绿双方的政策主张分歧、差异明显,斗争势不可免,其中是否放宽两岸经贸政策、两岸直航等议题仍将是未来两年双方斗争的焦点。

  此外,蓝绿阵营还将围绕“立委”选区重划、国民党党产、“军购案”及相关法案等进行斗争。

  民进党发展势头遭遇重挫
  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

  受陈水扁亲属与亲信涉嫌弊案的拖累,民进党长期标榜的“清廉、勤政、爱乡土”形象彻底破灭,遭受建党以来最为严重的挫折,士气低迷,政党支持度一直只维持在百分之十八左右,内部要求检讨党的发展路线、甚至“弃扁保党”的呼声不断,其未来发展与陈水扁是否提前下台直接相关。如果陈水扁不提前下台,势将继续消耗、拖累民进党,“保扁损党”的局面将继续,民进党短期翻盘无望。反之,如果陈水扁提前下台,该党有可能迅速形成新的领导中心,重整旗鼓,凝聚支持者,逐渐恢复实力与形象。

  陈水扁实行“权力下放”后,苏贞昌是最大的受益者,成为民进党内实力超强、声望最高的领导人,党内原来“四大天王”恐怖平衡的状况被打破,民进党的接班格局呈现“一超(苏)三强(谢、吕、游)”之势。但苏贞昌也面临党内竞争对手攻击、陈水扁牵制、激进“台独”势力不放心和泛蓝打击的多重挑战,欲最终成为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尚要闯过多道难关。

  民进党的削弱也引发了泛绿内部的多重矛盾。李登辉抓住时机,以“清廉本土”为号召,图谋与民进党及国民党内的部分势力结合,重组台湾政局,填补“后扁时代”的权力真空。台联党不断强化自身“台独”的代表性,欲趁机吸纳民进党支持者,防止泡沫化。但客观情势决定了李登辉、台联党的政治算计很难得逞。泛绿内部扁李、扁苏、李苏、接班人之间、派系(虽被解散但依然在运作)、世代、上层与基层之间等多重矛盾相互纠结,在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产生前各种矛盾将时常爆发,并会不断制造出种种政治议题。但预计在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产生后,泛绿内部的凝聚力会快速增强,各种矛盾也将暂时沉息。

  马英九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国民党在马英九的领导下,接连取得几场选举的胜利,实力增强,夺回执政权的信心提升。但马英九改革国民党进展缓慢,国民党长期形成的痼疾迄今未能消除,马英九个人形象与党的形象落差仍然很大。国民党的内部矛盾仍在继续发展,特别是王金平与马英九的关系仍然微妙,此给泛绿挑拨、分化国民党提供了口实和机会。目前看,国民党分裂的可能性极小,所谓泛绿分裂国民党、拉走本土派、重组台湾政坛第三势力等设想皆只是少数人的梦想和舆论炒作的议题,真正成为现实难度极高。但是,这些传言对国民党的损害较大,不但会影响国民党、泛蓝高层人士间的团结,也会真正影响国民党的战斗力提升和形象改善。

  马英九作为泛蓝共主的地位日趋稳固,如不出大的意外,应是代表泛蓝参选二OO八年大选的不二人选。马英九的个人形象、道德操守、政治魅力等使其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台湾近年来各机构公布的民调结果均显示,马英九在台湾政治人物中的声望和支持度一直独占鳌头,“马英九现象”已成为民进党挥之不去的梦魇。但马英九也有外省籍身份、被认为缺乏魄力等弱点。马迄今仍未消除美、日对其疑虑。相对于民进党的苏贞昌、蔡英文,马在领导与施政能力、省籍、清廉等方面并不占优势。

  陈水扁可能铤而走险

  陈水扁当局将继续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以图达成保住执政权、实现“公投制宪台独”及确立个人历史定位的多重目标,不能排除其进行“台独”重大冒险,但陈水扁的“台独”活动在各方制约下必将遭到失败。

  未来两年陈水扁重点推进的“台独”活动主要有第二阶段“宪改”、“正名”、“公投”、“台独外交”等,其中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更是重中之重。为了在未来一年多台湾三场重大选举中争取选票,保住政权,陈水扁当局很可能在“台独”道路上铤而走险。

  在推动方式上,陈水扁当局还是走操弄民意、煽起民粹的老路,采取“体制内”与“体制外”并行推动的办法。具体由陈水扁当局主导,民进党协助策划协调,支持成立“二十一世纪宪改联盟”等“台独”组织,大肆制造舆论,煽动民意,企图掀起“全民宪改”运动。

  “台独”势力将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作为中心任务,但现实的台海基本格局决定了“台独”势力的这一图谋不可能得逞:

  第一,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只要出现重大“台独”事变,一定会采取断然措施。未来还会继续采取灵活务实的措施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第二,绝大多数台湾民众不支持“台独”。从近二十年来台湾各机构所做的民调结果看,支持“台独”的民众虽有微幅上升,但一直也只有百分之十五上下,“台独”从来没有成为台湾主流民意。

  第三,泛蓝反对陈水扁当局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其维护台海稳定的意愿与实力均呈上升之势,现行两岸政策主张与台湾主流民意更为协调,未来将进一步牵制陈水扁进行“台独”活动。而依照台现行法律规定,“修宪”、“领土变更”等“须经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并于公告半年后,经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即通过之。”目前泛绿自身根本没有此实力。

  第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反对或不支持“台独”。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希望维持台海稳定,反对陈水扁挑衅大陆,曾反复要求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改”不能触及主权、领土问题,不能制造“法理台独”,未来还会继续约束陈水扁进行“台独”活动。

  第五,民进党内部对陈水扁推动“宪改”的意见也不尽一致。当前,陈水扁已成为民进党严重的负债。陈水扁的个人利益、战略目标与民进党整体利益及二OO八年选举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未来民进党欲重振士气,挽回形象,必须与陈水扁作出区隔。

  此外,“台独”势力还会在各方面推动各种形式的“台独”活动,包括举办“公投”、进行“台湾正名”、在国际社会进行“台独”活动、继续进行文化、教育领域的“台独”活动等。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11月号,总第107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