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陈水扁「四要一没有」看台湾明年大选的主轴
http://www.CRNTT.com   2007-05-22 17:16:15



  然而,若长期观察民进党的发展以及陈水扁的从政过程,就会发现「四要一没有」既非即兴之作,亦非惊人之语,而是本土化运动及本土政权施政的必然结果。一九七一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之后,台独运动在台湾获得了发展的利基,在政治上藉着反对国民党威权统治,与民主运动结合,在文化意识上推动台湾认同的本土化运动,与中国意识相区隔。一九七九年,发生高雄美丽岛事件,国民党政府虽然暂时压制了反对运动,但却积蓄了党外势力更大的发展能量。一九八六年,民进党成立,其创党党纲中明定:台湾的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共同决定。一九九一年,民进党于五届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台独党纲----「通过以住民自决的方式,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首次将台独的主张提升到党的主要目标,标志着民进党正式成为支持台独的本土政党。一九九九年,有鉴于台独主张不是大多数民众所认同,为了迈向执政之路,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指出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

  陈水扁早年提「四不一没有」
  是形势所迫的权宜之策

  二OOO年,陈水扁胜选,为了稳住内外形势,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四不一没有」主张,即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保证在任期之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二OO一年元旦讲话指出,要积极恢复两岸对话,逐步检讨推动两岸「三通」与经贸关系正常化,进而塑造永久和平与稳定的两岸关系。同日开始实施「小三通」,并于五月发表「大胆谈话」,希望藉由两岸领导人互访,促成两岸进一步和解;终因在「九二共识」问题上没有共识,未获大陆方面具体回应。

  陈水扁台独言论的反复与升级

  二OO二年,在世台会二十九届年会致词时,提出「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主张,造成国内舆论哗然,美中台关系紧张。二OO三年,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抛出「二OO六年催生台湾新宪法」议题,由此可以看出,陈水扁正向台独路线复归。

  二OO四年,陈水扁连任,为了在任期内处理好两岸关系,于就职演说中呼吁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凝聚朝野共识,拟定「两岸和平发展纲领」,共同策进两岸和平稳定、永续发展的新关系。同时,为了改善台湾朝野关系,2005年年初,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达成十点共识,包括要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的国家定位,尊重两岸在事实与法理现状;在体制内,不会更改国号,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的问题;为了提升国家效率,进行宪政改革,不涉及领土及国号;凝聚朝野共识,建立两岸和平稳定机制等。十点共识发表后,独派与台联大肆批评,陈水扁积极疏通,对独派诉求作出适度回应,包括体制内推动正名运动,如「国营」事业去「中国」、「中央」、「中华」等字眼,改以「台湾」为名取代。

  二OO五年,对国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发展都是关键的一年,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引起台湾方面的不满;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走访大陆,形成两岸政治空前热络的景象;台湾完成第7次修宪,废除国民大会,将立法委员名额减半,并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年底接连爆发高捷案、SOGO礼券案、台开案等弊案,第一家庭深陷弊案,造成民进党在县市长三合一选举中失利。

  在挫败中,陈水扁必须获取独派的支持,于是再次向独派的诉求靠拢。二OO六年,迟滞了大家期待开放的两岸政策,在元旦讲话中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主张。二月,更进一步在国安高层会议中裁示,「国统会」终止运作及《国统纲领》终止适用,一般认为这是对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回应。之后,便积极推动「正名」、「制宪」、「去中国化」活动,至今仍在积极进行中。
  
  陈水扁施政:台湾独立是终极目标
        稳定两岸只是阶段性策略
  
  从上述脉络中可以发现,陈水扁的治国理念始终在追求台湾独立与搞好两岸关系之间摆荡。二OOO年保证「四不一没有」,二OO六年却提出「终统」主张,二OO七年更宣示「四要一没有」,这不是前后矛盾,没有诚信吗?但若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却是合理的。辩证的观点是动态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台湾独立如果是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核心价值,搞好两岸关系就是其现实利益;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说,台湾独立是终极目标,是最高纲领,搞好两岸关系是现阶段任务,是最低纲领。二OOO年陈水扁意外获胜,刚刚接掌政权,得票率不到四成,社会基础尚未稳固,国家机器的操作、权力的运作都在摸索中,因此以「四不一没有」来满足各方的需求,是当时阶段性的策略。「四不一没有」要不要当做承诺,视情况发展而定;当环境演变成有利于或有需要提出台独诉求的时候,「四不一没有」就变成了「四要一没有」。

  毕竟台湾是一个开放社会,政治人物的诉求必须要有一定的群众认同,也就是一定的民意支持度,才能形成主导力量。台湾经历本土化运动的发展,本土价值已根植于部分民众的心中,而成为泛绿阵营的始终支持者。当时从事本土化运动的政治菁英曾乐观评估,在反对运动成熟,国民党外来政权被取代之后,台湾将形成两股政治势力,一个是由认同台湾意识的人所组成的政党,另一个则是主张中国意识的政党,两者的支持度约为八比二,这样台湾的政局将维持永久稳定。

  台湾的乱源

  民进党执政前后,其支持者果然持续增加,县市长胜选过半,立法委员当选席次亦成长,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二OO四年陈水扁连任之后,本土化运动的发展似乎受到了制约,从历次选举结果来看,二OO四年立委选举原本民进党期望过半,却未能如愿;二OO五年县市长选举,在二十三席中仅保留六席;二OO六年北高市长选举,保住高雄市长,算是止跌回稳。要注意的是,民进党再怎么弊案连连,再怎么不得人心,选民的支持度都超过四成。本土化运动发展未能如预期结果,至今形成蓝绿各半的局面,左右不得,统独不得;政治人物只要有始终支持者情义相挺,便可以为所欲为,这才是台湾乱源之所在。

  陈水扁「四要一没有」
  决定了明年大选的战争形式

  台独可不可行?陈水扁在二OO五年面对媒体时曾说「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辉在今年也说它是个假议题,可见现阶段来看台独确实不易实现。至于「正名」能发挥多大效果,「制宪」能不能实现目标,都存在极大的变数。但是那无关紧要,只要在台湾打选战,统独议题就是万灵丹,因为它很容易地便区别出本土与非本土。在本土化运动所宰制的战场,非本土是不易胜出的,所以「四要一没有」,已经为明年总统选战,决定了战争的形式。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7年5月号,总第113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