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进党的党内氛围与谢长廷的选战技巧
http://www.CRNTT.com   2007-06-21 13:47:12


初选胜出的谢长廷,能否成为民进党的新共主?
  中评社讯╱题:民进党的党内氛围与谢长廷的选战技巧 作者:余莓莓(台湾),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谢长廷在党内初选中
  大幅领先竞争对手

  民进党总统提名党内初选,第一阶段党员投票,出乎众人意料之外,谢长廷以六万二千八百五十一票、百分之四十四点六六的得票率,超越选前被广泛看好的主要竞争对手苏贞昌的四万六千九百九十七票、百分之三十三点四得票率,领先差距明显。开票之后,另外三位角逐者苏贞昌、游锡堃、吕秀莲先后宣布退出第二阶段民意调查,谢长廷确定成为民进党二OO八年大选候选人。这样的结果,大出原先预期之外。为何在四人之中,谢长廷作为唯一一位不具党职、公职,仅一介平民之身的相对弱势位置,击败民意支持度不相上下,却拥有庞大行政资源,更有陈水扁暗中加持的行政院长苏贞昌?其中主要的原因为何?殊值玩味。

  民进党内氛围对谢有利

  分析谢胜苏败的主要因素大概可归类为:党内的氛围态势、苏贞昌本身的战略失误以及谢长廷略胜一筹的选战技巧。从党内的氛围来看,今年民进党内反新潮流系的气氛高涨,苏贞昌由于长期与新潮流结盟,因此,难以摆脱新系所加诸于其身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新潮流系在民进党内「人和」不佳,这除了与新潮流系是一个内部凝聚、外部排他性格甚强的派系有关之外,另外,新系在陈水扁当选之后,被认为实质上享尽资源,但却在表面上经常扛着道德大旗斗争同志的传言,也对新潮流的党内人缘有相当大的斲伤。特别是第一夫人吴淑珍因“国务机要费”案遭起诉、陈水扁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当时新潮流系再一次以斗争手法,将党内「挺扁」一派打成「保皇派」,自居「改革派」,甚且传出要开放十五名立委赞成第三次罢免以要胁陈水扁,以及连同苏贞昌「逼宫」之说甚嚣尘上,即使苏贞昌一再做出澄清解释,陈水扁也几次为其背书,表明并无「逼宫」情事,但苏贞昌的初选之路始终无法挥去此一党内同志对新潮流刻板印象的暗影。

  陈水扁不中立挺苏
  引发民进党自主党员反弹

  其次,大选期间,陈水扁虽一再强调他对各候选人抱持中立态度,然而过程之中关于陈水扁暗挺苏贞昌的传闻不断,特别是被视为陈水扁意向指标人物的嘉义县长陈明文,其态度从支持游锡堃转而支持苏贞昌,更坐实外界总统挺苏、并不中立的传闻。其结果得来的是适得其反,陈水扁的相助不仅未对苏贞昌的选情发挥关键的作用,反而激起部分民进党党员的反弹,决定用自主性的选票展现意志,颠覆由上而下的操作。须知民进党的支持者,一路伴随民进党由党外走来,多半具有反权威、讲求公道、同情弱者的特质。对比苏贞昌坐拥庞大行政资源,又有总统加持,虽然谢长廷不具党职、公职,然而从一九九四年长扁两人竞争台北市长党内提名,最后谢长廷退让,成就「长扁合作」的佳话,到去年年底台北市长选战,民进党全党因陈水扁“国务机要费”而气势低迷、信心几近崩溃之际,谢长廷慨然承担,挺身而出参选台北市长,挑战此一不可能的任务,并且开出百分之四十一选票的佳绩,为民进党注入一针强心剂,民进党基层党员之间弥漫一股「还谢长廷公道」的气氛;开票结果,众志成城,无声的多数以手中的选票翻转了高层的主观意志。 

  谢长廷的选战操作策略奏效

  基本态势之外,谢、苏两强的选战操作策略也是直接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在两强实力居于伯仲之时,选战往往是犯错少的一方取得最后的胜利。由事后来看,两相比较下,毋宁说是苏贞昌自身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苏贞昌的两大战略:带职参选以充分运用行政资源,以及依靠苏系本身、新潮流系、绿色友谊连线的党员票作为选票基本盘(即所谓的「新苏连」),再向外绑桩开拓组织票,结果证明两者皆有所误判。首先,「带职参选」可谓是双面刃,虽有行政资源做为后盾,然而却也无法摆脱行政包袱,其结果是苏贞昌以行政院长之姿投入初选,未受其利,反受其害:一方面难以回避「以资源换选票」、「滥权」、「不公」的指控;另一方面,苏贞昌院长仓促推出连串重大政策,就中不乏诸多粗糙疏漏甚至相互矛盾之处,也由于接近初选的时程太近,因而所谓「政策买票」的批判之声亦从未间断,加深负面印象。

  特别是,选前爆发「壹周刊」刊载谢长廷政治献金案,为选情投下一个震撼变数。基本上这是一个旧案,此次又被拿来当作选战的致命武器用以炒作,人为政治操作的痕迹太过明显;包括检察官调职时机点的巧合、函送公文的写作方式与遣词用字不符常理,可谓疑点重重。谢阵营借力使力,将全案焦点集中于「公文泄密」背后的阴谋,而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的苏贞昌,其回应却是直指谢长廷涉案,并要求其将本案说清楚,强势的攻击难免予人「见猎心喜」、「相煎太急」之感。结果同情票作用发酵,再一次证明了在台湾的选举中,每每是「柔弱胜刚强」。

  民进党内各个势力
  自然会向谢长廷靠拢

  谢长廷的出线,代表了民进党「后扁时代」的正式展开。陈水扁即使主观上仍有主导全局的坚强意志,但形势比人强,当党的总统候选人产生后,党内的各个势力自然会向未来的新权力来源靠拢,形成「权力转移」的现象。只是,无论如何陈水扁由于是现任“总统”,不论就实权或表征,仍站在制高的位置,拥有难以轻忽的影响力,因此,到明年大选之前,长扁之间必然是以大局为重,相互合作。毕竟,赢得大选是双方的共同目标,更是全党的意志所在。何况谢长廷向来以身段柔软、处事圆融着称,而从陈水扁在临大事与关键时刻所表现的高度务实性格看来,即便所谓的「长扁情结」仍然存在,恐怕也只会是隐而不显,不会成为两人理性关系下的障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