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进党未来走向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08-05-29 18:37:08


貌合神离的合作划上句号,厘不清责任恐难以整合。
  中评社讯╱题:民进党未来走向分析 作者:李秘(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台湾政治室主任 

  民进党执政8年,“清廉”形象荡然无存,“改革”诉求沦为空谈,“本土”价值成了打击异己的工具。在接连遭受县市长选举、“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失败后,不只被二次政党轮替,全党更陷入世代是否要交替、路线是否要检讨以及价值是否要重塑的纷扰中。未来民进党何去何从?是重新整合还是走向内斗或分裂?是坚持激进路线还是走向务实?民进党能否找回失去的“核心价值”,能否走出制造仇恨与悲情的政治操作?它又将如何面对两岸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必须从两岸大环境、岛内小环境以及民进党自身政治生态三个方面来分析,才能得到一些解答。

  民进党未来的政治空间

  国民党同时获得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也间接获得了司法权,可以说实现了完全执政,但国民党绝不可能超越民意来做任何事情。而台湾的主流民意总是在相互矛盾的诉求之间摇摆,这样的民意决定了民进党仍有相当的政治空间。

  (一)两岸开放性与“台湾主体性”的矛盾为民进党提供了政治舞台

  长期以来,台湾的主流民意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张两岸交流和开放,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另一部分是希望维护台湾的主体性,担心两岸交流威胁到台湾的安全。前一种民意为国民党所代表,后一种民意民进党是其代表。今年“立委”和“总统”选举,台湾的这两股民意都得到了强化。一方面,对“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得到强化,“台湾优先”成为各个政党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持正面评价,蓝绿政党都不能反对两岸经贸交流。这样台湾的主流民意就在以“两岸开放性”与“台湾主体性”为两端的光谱之间摇摆,当岛内经济不景气时,主流民意向两岸开放性方向移动,当两岸关系发展过快,台湾对大陆的依存度增加时,主流民意便会向“台湾主体性”方向移动。目前台湾经济不好,希望扩大两岸交流的主张成为主流,这一民意让国民党赢得政权。将来国民党执政后,应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但可能会造成台湾民众对“主体性流失”的担心,届时希望维护“台湾主体性”的主张也可能成为主流,相应地,民进党也就有了自己的政治舞台。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矛盾为民进党提供了议题空间

  民进党一直忽视选民对于经济的要求,让民进党在选举中无法获得选民支持。但台湾民众幷非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成长率,同时也关注如何将GDP转化为民众的实际利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这两种诉求在台湾常常是矛盾的。因为台湾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两岸经贸往来所带动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为大企业的利润,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幷不能立即得到改善,而大多数40岁以上、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人都在中小企业工作,所以经济增长很难对促进公平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经济不景气时,主流民意希望经济“马上好”。但如果经济好转幷没有转化为“均富”时,民意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幷可能对两岸开放信心下降,届时民进党就有更多的议题空间。

  实际上,在这次“总统”选举期间,谢长廷已经开始注意将民意朝向有利于民进党的方向引导。谢长廷说,台湾已经过了单纯经济成长的时代,而要搞“幸福经济”,“幸福经济就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公益、人文和环境的永续经营,应该三者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未来如果民意出现调整,民进党一定会抓住人民贫富差距、民众健康、教育城乡差距、环境生态等问题攻击国民党。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民进党的路线空间

  台湾民众对“主体性”、“国家安全”、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决定了民进党仍有很大的政治空间。但社会发展潮流又限制了民进党的路线空间。如果民进党继续走激进路线,将越来越边缘化,而被另外一股能代表民意的政治力量取代。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