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营恶意阻扰
尽管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在金门拥有强大的民意支持基础,不少与金门相关的政治人物也不断在呼吁及推动,但是由于涉及两岸关系的高阶议题,被定位于台湾当局的职权。加上目前台湾公权力系统被民进党霸持,他们基于意识形态及政治盘算考量,不断升高两岸紧张局势,肆意破坏两岸关系,操作“反中抗陆”策略,试图在两岸关系层面进行“脱钩断链”,刻意阻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融合发展。以疫情期间的政治操作为例,民进党为了阻碍两岸人员往来,肆意中断“小三通”,厦金两地人员往来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人员互动及往来受到限制,将严重制约着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亦即,交通往来除了受到自然不确定因素影响外,负面政治力的介入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需要便捷化、常态化的交通往来通道,近年来不少台湾政治人物不断提出兴建“厦金大桥”议题,这无疑将助力“同城生活圈”的营造。然而,民进党当局常以许可权、“国安”、“统战”、“矮化”等藉口设置重重障碍。比如,2022年10月,金门县时任县长杨镇浯表示,将“全力争取在金门和厦门间兴建‘金厦大桥’”。而台湾方面陆委会则定调,该议题“超越地方政府的权责”,同时涉及“国防安全”、“地缘政治复杂敏感问题”及“国家安全风险”。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曾数次提出兴建“厦金大桥”议题,同样被民进党当局压制。比如,2022年6月,柯文哲主张兴建“厦金大桥”,强调会使“小三通”更有效率。台湾方面陆委会宣称“厦金大桥”是所谓“中共基于统战思维的单方面设想,目的是模糊金厦界线,进而让金门成为中国福建的一部分,因此建桥所衍生的巨大‘国安风险’,和‘小三通’是两回事”以及所谓“中共主张金厦融合发展是意图‘矮化我方’,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17〕2023年5月,柯文哲在金门参访时再次主张兴建“厦金大桥”,民进党当局再次展开负面攻击。例如,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副负责人郑文灿再次以“国安”为由攻击大陆。〔18〕2023年2月,面对金门县议员组成“跨党派问政联盟”及“无党籍联盟政团”,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推动兴建“厦金大桥”、营造“金厦特区生活圈”等议题,台湾方面陆委会回应称,台湾当局“没有推动金门-厦门(“厦金大桥”)相关政策与规划”,同时还攻击称,“中共向来将地缘位置邻近福建的金门、马祖作为‘统战’优先目标”。〔19〕
可见,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到现实的交通问题,均受到台湾政治因素的牵制和影响。民进党和“台独”阵营对金、马一直存在“弃子”心态,抹红攻击不断,动辄把金门民众支持两岸交流、认同“九二共识”上纲上线为“被渗透”“被统战”。〔20〕加上台湾存在“政党轮替”的现象,即便致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非绿阵营”上台,也存在反对阵营的牵制,以及受任期限制而延伸出的政策延续性问题。
(二)沦为选战议题攻防
厦金“同城生活圈”的营造除了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稳步推进的“路线图”及贴合厦金两地和符合两岸客观实际的实践路径。然而,不少台湾政治人物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及利益考量,往往停留在大打“政治口水战”,专注在议题炒作与攻防的层面,并未有真正推动与落实的动能。于2022年10月正式通车的金门大桥,前后延宕了长达将近20年的时间。一度被戏称为“选举浮桥”。亦即,选举时才会被聚焦讨论,选后便无人问津。金门大桥是连结大小金门的跨海脊背桥,其建造议题属于金门乃至台湾地区内部的事宜,相对没有争议也较不复杂与敏感。然而,该桥的建造过程却几经波折与延宕。可见,不少关切民生利益福祉的议题,即便能惠及普罗大众,但在不少台湾政治人物中,其选战攻防策略属性远大于惠民利民属性。
由此观之,有助进一步夯实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厦金大桥”,尽管就建造的技术层面而言问题并不大,但牵涉的综合因素却远比金门大桥复杂。除了沦为选战炒作的攻防议题外,不少绿营政客不断对“厦金大桥”展开抹黑和攻击,将其无限上纲作为操弄“反中抗陆”的素材与手段,进而达到压制“非绿阵营”,同时巩固绿色基本盘的政治目的。在金门大桥开通后,不少金门民众表达了继续兴建“厦金大桥”的夙愿,他们表示,金门大桥通车有利于小金门未来的发展建设,也希望未来两岸能早日促成“厦金大桥”兴建,构建“闽台共同家园”和“厦金一日生活圈”。有的金门民众指出,金门与厦门近在咫尺,两岸同宗同源同文化,兴建“厦金大桥”有助两岸民众往来。“厦金大桥”通车也是金门民众长久以来的夙愿。希望金门继续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21〕然而,对于金门民众的呼声与关切,台湾政坛能听得进多少?
(三)两地治理体系差异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由于分隔多年,已形成了具有较大区隔度且自成体系的权力运作系统,在社会治理和体制机制运作等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尽管金门选民结构及当地政治氛围对于推动厦金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协同营造“同城生活圈”较为有利,然而,涉及两岸关系层面的复杂敏感议题,并非金门县公权力部门所能拍板与定案,事实上牵涉了台湾当局及台湾立法机构的介入运作等相关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金门县政府如何与台湾公权力部门展开政治博弈,为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营造一个友好的政治环境,是一个考验政治魄力与智慧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推动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治理体系及体制机制差异,既定的制度边界容易导致“制度壁垒”,影响融合进程与成效。并且,“机制差异”可能引发“治理摩擦”,影响信任度及认同感的强化。
(四)交通延续性问题
目前连结厦门与金门的“小三通”航线,只有厦门五通至金门水头一线,临近厦门的航线则是位于南安石井的泉金“小三通”。由于“小三通”受天候影响较大,经常会出现停航的现象,严重影响厦金两地民众的往来互动。而如前文所述,政治力的介入与干扰,常导致“小三通”常态化运作受到冲击。交流互动的交通方式较为单一,且易受天候及政治因素影响,无疑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
民进党当局曾经在其执政期间两次以疫情为由,中断了“小三通”。一次是2003年5月,另一次则是2020年2月。2003年5月17日,用SARS疫情防控的藉口暂停了“小三通”;2020年2月10日以新冠疫情防控为由,再次中断了“小三通”。第二次中断“小三通”给厦金民众往来尤其是金门民众的生活、生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步伐。金门当地不仅观光旅游产业景气低迷,在厦门置产、持有厦门市银行卡的金门民众,也曾因台胞证逾期,未能赴大陆办理个人资料更新,一度导致银行帐户遭冻结的现象。而且,原本仅需30分钟的行程,却需绕一大圈自台湾本岛搭机转往厦门,给金门民众造成不便和负担。〔22〕尽管2022年12月22日,民进党当局宣布分阶段恢复“小三通”,不过仅为单向性开放。虽后续几经调整,但截止至2023年9月1日,获准搭乘“小三通”的对象,仅局限于台籍人士、陆配及陆生等群体。
三、厦金“同城生活圈”建设的策略
厦金“同城生活圈”建设对两岸、闽台关系及厦金两地产生的正面效益不言而喻,尽管受制于台湾岛内负面政治因素的牵制,但由于拥有两地强大的民意支持基础,厦金公权力部门具有高度的合作意愿,在实务层面存在不少可以探索和落实的地方。
(一)稳步推进厦金融合发展创新性举措
1.探索厦金“跨域协同治理”模式
厦金“同城生活圈”建设的时态,既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在笔者看来,“同城生活圈”的建设与推进厦金深度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同城生活圈”的建设将有力地推进厦金深度融合发展,而厦金深度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巩固“同城生活圈”。在建设“同城生活圈”及推进厦金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将推进“同城化”与“跨域协同治理”有机结合,探索适合厦金两地的联合治理模式,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路径。不过,由于厦金两地目前隶属的行政治理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进“同城化”发展,探索跨域协同治理应充分考量意识形态的差异、制度的不同、政治因素的牵绊等各个层面。
具体至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层面,努力实现“应通尽通”应是首要及优先考量的路径选择。积极探索并推进厦金两地率先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推动厦金两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分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积极推进厦金两地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厦金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23〕并且可在产业合作发展、人员自由往来、民生物资共享、基础建设共构共行、环境资源生态共用共保等方面,〔24〕进行推进与落实,努力建设“同城生活圈”,并有效融入闽南区域协同发展圈。
2.建构“厦金类市民”身份认同
据《金门县人口分析》统计,截止至2020年底,金门户籍人口共14万1965人。〔25〕其中,有超过两万人在厦置产,还有大量的金门民众在厦生活学习及就业创业,往返于两岸的“厦金族”也不在少数。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厦金两地均存在一定数量互为祖籍地的民众,这些群体成为巩固厦金两地亲情认同及社会连结的重要纽带。可见,厦金两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已拥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已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金门居民在厦门同等享受当地居民待遇,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26〕。在笔者看来,厦门在推进厦金“同城生活圈”建设及厦金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针对金门民众进一步释出更大的利多。在落实“同等待遇”的基础上,提供给金门民众“类市民”身份,强化他们的“在地意识”及归属感。而金门方面则可针对厦门户籍人口,赴金旅游、研学、购物、投资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友好的政策措施,营造“厦金一家亲”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两地民众对彼此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3.打造“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联动体系
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进程中,厦门、福州及平潭善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与定位,依据各自的特色与优势,逐渐形成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厦金路径”“榕马路径”及“平潭路径”。此三大两岸融合先行示范区具有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隔度。若能加以有效整合,建构联动机制及体系,定能产生协同效应。尤其是,厦门在推进厦金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的过程中,可借鉴福马“同城生活圈”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特定领域业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吸收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厦金“同城生活圈”的运作机制。让厦金在深厚的共同人文底蕴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对接、基层治理互鉴,从而助力两地的心灵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