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4:交流意愿及两岸感知皮尔逊相关 |
|
表5:中介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分析模型1 |
|
表6:两岸关系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
|
图1:中介效应路径图 |
(二)台湾同胞交流意愿及两岸感知的相互影响及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验证信任感知是否在两岸关系感知和交流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使用SPSS中PROCESS宏程序的Model 4(Model 4为简单的中介模型),进行5000次自抽样检验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首先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见表4)。
[表4:交流意愿及两岸感知皮尔逊相关]
中介模型结果表明(见表5),两岸关系感知可以显着正向预测交流意愿(β= 0.52, t= 20.61, p<0.001)。当两岸关系感知和信任感知都纳入回归方程的时候,两岸关系感知(β= 0.55, t= 20.15, p<0.001)和信任感知(β= 0.20, t= 8.68, p< 0.001)都可以显着正向预测交流意愿。
[表5:中介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分析模型1]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 CI不包含0 ([0.27,0.36]),表明中介效应显着,中介作用路径如图1。因此信任感知在两岸关系感知对交流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1.54%(见表6)。说明两岸同胞在接触的过程中对于两岸关系的感知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两岸同胞的交流意愿,幷且两岸关系感知会影响到信任的建立,信任进一步影响交流意愿,积极的两岸关系感知带来高信任度,从而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意愿。
[表6:两岸关系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四、研究讨论
(一)大陆青年对两岸关系有积极感知且交流意愿强烈
本研究结果发现,大陆青年普遍都对未来的两岸关系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认为未来两岸关系会朝向好的方向发展,都愿意与台湾同胞展开积极的接触交流,幷且有关注赖清德演讲部分内容的青年群体似乎更乐观且更愿意交流,与台湾同胞对未来两岸形势的担忧不太一致。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大陆青年日常关注两岸新闻的常用途径大多是网络媒体(抖音、官媒、微博)、电视媒体(CCTV),这些信息是通过媒体加工传播到视界的间接信息,幷非直接接触所产生的经验。换言之,有关注到赖清德“5·20”就职演讲中有关两岸内容的青年,更多获得的是间接信息,是通过近期和早前接收到的有关两岸局势的信息而做出的综合判断,从而使他们认为目前大陆对台的政策和措施都使得两岸正逐步走向统一的乐观态势。积极的判断势必带来积极的行为,对于两岸青年群体愿意交流是一件对未来两岸和平发展颇有裨益的事。因为交流可以打破两岸之间的信息茧壁,让彼此更加瞭解对方,从而打破原有的、错误的刻板印象,建立起新的、正确的良好印象,进而推动两岸朝着和平统一的积极方向发展。不管未来政治走向如何,两岸民间一定要和谐交流,才能共同往前走,创造共荣、共存、和平的环境②。
[图1:中介效应路径图]
(二)两岸关系感知和信任感知会影响大陆青年交流意愿
大陆青年的两岸关系感知越积极,则对台湾同胞的信任度越高,进而交流意愿也越强。这启示我们首先要促进两岸同胞留下对彼此积极的感知,其次在两岸同胞之间建立和积累信任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次的信任加深都为下一次的深入交流奠定基础。信任无疑会拉近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群际之间的信任会促进两岸同胞未来的接触交流意向③。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具有天然联系,具有互信的基础,两岸发生的某单一的消极事件不应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绊脚石,而是可能成为推动祖国实现统一的催化剂。与此同时,两岸同胞建立信任的过程中也是在给双方不断重塑对彼此认知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与隔阂,从而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祖国实现统一后的台湾社会治理积累善的能量,降低治理成本。
除此之外针对交流意愿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大陆青年更加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求学和发展,但是对于自己去台湾旅游和求学的意愿则显着低于前者。大陆一直奉行开放的原则,给台湾同胞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以及优惠政策,大陆青年无不看在眼里,所以非常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但是台湾民进党当局则宣称大陆“不开放”,作茧自缚,对两岸同胞间的正常旅游和求学处处加以限制,为两岸青年的交流设置重重阻碍。
五、助推两岸青年同胞心灵契合的对策建议
针对本次大陆青年对两岸关系的社会心理调研的结论,围绕如何助推两岸青年同胞心灵契合,对两岸青年们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增两岸发展关注度,提升青年积极感知水平
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④。两岸青年应积极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应积极投身于增进对彼此的瞭解与交流之中。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参与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深入瞭解双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彼此。应积极参与各类官方或民间举办的两岸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文化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多彩文化,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彼此的认知⑤。另外,还可以藉助更开放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实时关注两岸新闻资讯,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升对两岸关系的积极感知水平。总之,通过提升两岸关系的关注度,更有助于两岸青年们增强对彼此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促进两岸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二)增进两岸青年互信感,促进双方积极交流意愿
信任是两岸青年互动交流的基础。积极参与两岸同胞的交流活动,如朋友聚会、影视图书交流会等,是增进彼此相互瞭解和信任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建立双方之间的深厚友谊,共同分享彼此的丰富文化和生活方式。两岸青年不仅同受中华文化滋养哺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而且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有着相似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两岸青年娓娓而谈,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⑥。交流过程中,双方应秉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的话语,以真诚平和的心态身临其境地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过往。同时,在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中,应积极传播两岸交流的积极成果和正面信息,帮助消除误解和偏见,这必将有助于增进两岸青年之间的友谊和互信,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互信,壮大祖国和平统一力量
当两岸青年携手前行时,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梦想,更是肩负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任。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尤为重要,可激发两岸青年共同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热情。两岸青年可以积极参与由两岸组织的各种交流项目和活动,如海峡论坛、青年交流团、文化交流活动等,这必将有助于双方青年拓宽视野、增进友谊,更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⑦。同时,双方应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弘扬和平友爱的精神,积极传递和平、友好的价值观,坚决反对任何煽动对立和冲突的言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此外,双方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共同的朋友圈、事业圈和生活圈,如汇集两岸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历史、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参与,共同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⑧,共同参加文化交流和艺术演出、创新创业等活动,作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共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祖国实现统一注入青春活力。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理解善恶意图影响信任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CSH06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促进两岸青年同胞社会信任的共同文化心理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JAS23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①《赖清德520就职演说民调》,台湾TVBS民调中心调查,https://cc.tvbs.com.tw/portal/file/poll_center/2024/20240527/b2a95a33ef7c4c5ff91f54c363138ce7.pdf
②秦钲:《两岸一家人应多交流 对抗将永无宁日》,中国评论,时政专访,https://www.crntt.com/doc/266_0_106930818_1_0516155002.html
③陈永辉,黄亮,陈顺森,(2023),构建两岸融合生活VR系统 助推两岸同胞实现心灵契合,中国评论,(312),41-47。
④潘贤掌:《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达成五项共识》,中评社记者专栏(卢哲),https://www.crntt.com/doc/93_20691_106939816_1_0601130609.html
⑤刘柳,(2024),增强中华文化涉台传播效能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统一论坛(02),51-53。
⑥张亚静:《青年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 展增添蓬勃活力》,中国台湾网,http://big5.taiwan.cn/plzhx/ZBPL/202404/t20240411_12612677.htm
⑦郝沛然,(2023),发挥综合优势加强系统集成推动两岸青年在交流互鉴中成长成才相契相融,两岸关系(09),8-9。
⑧党超峰:《汇聚两岸力量 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中国日报网,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306/18/WS648e6a5aa310dbde06d23f58.html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9月号,总第321期,P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