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天问一号” 状态良好
http://www.CRNTT.com   2020-08-03 07:55:25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8月2日7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牛顿,力学单位)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自7月23日成功发射,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230个小时,距地球300万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告诉记者,“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入轨时的精度非常高,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探测器已在太空飞行了9天多的时间。这段时间,测控人员一直在跟踪“天问一号”,截至目前,探测器各系统工作正常。

  为什么要进行轨道修正?

  耿言解释,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过程中,探测器会受到入轨偏差、控制精度偏差以及一些微小扰动等因素影响。由于探测器长时间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因此执行飞行任务时,科研人员需要根据测控系统测定的探测器实际飞行轨道与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对探测器的飞行轨道进行修正,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的轨道上。

  “探测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我们会设计一条理论轨道,但实际飞行中不会严格按照理论轨道来飞,多多少少会有些偏差。因此,在整个地火转移轨道阶段,我们会设计4到5次的中途修正。”耿言介绍。

  事实上,由于“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入轨精度很高,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需要调整的幅度非常小。

  在轨道修正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轨验证探测器的3000N发动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