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为了稳投资扩内需,地方政府正快马加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债”),近日发行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预计一季度发债规模约1.4万亿元,将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发债筹资用于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水利环保、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
财政部部长刘昆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争取在9月底前将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发行完毕,同时,督促各地加快资金拨付,及时用在项目上,充分发挥对地方稳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作用。 地方债发行维持高位
地方政府筹资的唯一合法手段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在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遭严打、经济下行和大规模减税降费导致财政收入紧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投向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的资金越来越依赖政府债券。
3月25日当天,甘肃、青岛两地成功发行了总共约102亿元地方债。
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团队统计,截至3月24日,今年地方债发行10952亿元,根据本周公告,预计将发行3238亿元地方债。
这意味着今年第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约1.4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约5.5倍。按用途划分,新增债券约1.2万亿元,其余是借新还旧的再融资债券。而去年一季度还没有一只新增债券发行。
今年发债提速得益于发债机制的改善。
由于地方政府发债总规模需要全国人大批准,因此需要3月中旬全国两会结束后才能敲定发债总额度,然后再层层划转到省市县,所以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往往集中在下半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尽早让地方发债筹资投入市场发挥资金效益,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1.39万亿元,因此今年地方发行新增债券提前到了1月份。同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确定了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总规模为3.08万亿元。
如果按照财政部第三季度末发完3.08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的计划,每个季度发债规模约1万亿元,目前一季度(1.2万亿元)发债较好地完成了计划,这也意味着今年二、三季度地方债发行也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长期关注地方债的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地方政府较往年提前启动发债工作,有利于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稳投资,稳经济。
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前者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而后者则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
郑春荣表示,今年我国地方政府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中,一般债务限额增加93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增加2150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7.51%和24.95%,其中专项债券限额的增幅创下五年来新高。这样的安排与各方面支出需求相适应,释放了财政政策积极有力的信号,有利于更好引导企业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
重点投向土储、棚改、铁路、公路城市建设
截至3月24日,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中的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分别为5012亿元和4401亿元。其中,专项债券投向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的占比分别达47.5%和23.4%。
土地储备是指地方政府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此前地方政府进行土地储备主要依赖融资平台,为遏制隐性债务增长,这一不规范行为近些年已经被严禁,土地储备举债必须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土地储备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