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清华有工科、理科、文科、生命医学学科等四大学科门类,不同学科发展情况不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学科内部发展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据介绍,清华还将完善学校、院系各委员会工作规则,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长聘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四大委员会的作用。“要评价一个老师在国际学界的地位和水平,就要评价这个老师成果产出的质量和贡献,这就需要学术共同体的专家、内行来做评价。”方红卫告诉记者。
此外,清华将改革校内科技奖励制度。将不同学科进行分类后,选拔专门的委员会,筛选好的学术成果进行奖励。并且,要减少评奖人员的介入,由专门的专家来评价。
此次清华的新政强调,坚守学术道德,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在具体落实方面,清华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价标准进行完善。方红卫介绍,“学位论文的标准,之前是要求学生在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现在标准是将数量和质量统一。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将着重评价学生的学术志趣、科学精神和学术能力。”
记者了解到,近期清华大学发布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取消了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要求。取而代之的要求为“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则可提出学位申请”。
创新性成果的考核也将下放给学院和分委员会,体现学科特性,不再做全校统一的要求。
此外,完善学术诚信教育和惩戒制度也提上日程。方红卫表示,诚信是学术生态和环境的底线。下一步将遴选校内外专家、开展建立专家库,来保证学术评价的公正性。针对学术不端的处理,流程的规范工作正在进行。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