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地铁大跃进:盈利有困局 民生何以堪
http://www.CRNTT.com   2011-01-07 23:34:02


 
二、跑步进入地铁时代 已成治堵万金油

1、客流量有门槛 地铁并非城市交通首选

  像北京这样拥有地铁的特大城市,人们曾一度对地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寄予厚望,虽然地铁确实也起到了承载较大客流的任务,然而随着城市人口和汽车的快速增长,这一切仍然超出了当初的预计,北京拥堵异常。2010年12月23日,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北京市终于亮出治理交通拥堵的系列政策。上月30日,北京5条地铁线同时开通运营。北京为治堵而大举修建地铁,其他一些大城市乃至中型城市也纷纷修建地铁。那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不是只有建地铁?是不是所有城市都要建地铁?(《山东商报》)

  在所有城市交通建设中,地铁修建成本最高,每公里约5亿元,如果按一条地铁长30公里计算,其修建成本高达150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王梦恕坦言,无锡客流量根本就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每小时三万,两万,甚至一万,但它有钱,也就修了。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也认为,就目前20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建设情况看,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必要建设地铁,“比如无锡市,其完全可以通过绕城公路的建设解决城市的出行难题,这样的便捷程度并不比地铁差多少;东北地区的相关城市也可不必建设地铁,因为东北不少城市每平方公里土地所产生的绩效(经济产出、人口流动等)并不高,地铁的建设对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河南大河网)

  地铁并不是城市交通的首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曾对媒体说,如果与其他城市交通手段相比,载客容量和能力一样,选用地铁就是比较奢侈的。发展地铁要慎重,首先应该考虑在地面上建设;地面上不行了,人多的地方可以考虑高架,线路进入市中心再钻到地下去。在一些地方,也不妨考虑采用有轨电车。

  这是因为,地铁与其他轨道交通相比,建设成本相差太大了。轻轨的建设成本约在每公里2亿元以上,不到地铁的一半,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则为每公里两三千万元。(北京中国经济网)


2、线路“外紧内松” 地铁治不了城市堵车病

  实际上,我国地铁的“大跃进”,不仅没有普通市民带来多大的福分,相反,还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于部分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不尽合理,增长的里程数并没与便捷的交通划上等号,从而导致普通市民没享受到地铁开通后的方便与快捷。2010年9月17号,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一场小雨就制造了北京城140条路段拥堵的惊天大堵塞。(湖北荆楚网)

  虽然北京市地铁运营部门否认了媒体公布的“每天限流9条地铁线路中的23个地铁站名单”,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限流在北京已经成为常态。家住北京回龙观地区的赵子涵说,地铁13号线龙泽站几乎天天限流,高峰期没有30分钟挤不上地铁。“追求城市修了多少公里地铁,没多大意义的,”王梦恕坦言,“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交通繁忙的地方加大地铁的密度,像北京四环以内,尤其在三环以内,必须要加密。”(北京千龙新闻网)

  然而,中国不少城市的现实情况是,造价高昂的地铁被当做普通的公交线路,盲目地向低客流量的市郊延伸。在人口密度最高、客流量最大的市中心区,地铁密度却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客运需求,高峰时更是人满为患,拥堵异常。这种局面被地铁专家称之为“外紧内松”。(湖南红网)

  王梦恕说,北京市区地铁线路的出口平均1.2公里左右才有一个,老百姓还是不方便,应该做到600米左右有一个出口。中南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所教授王成立告诉记者,长沙地铁就规划在客流量稀少的近郊和远郊布置轨道线,走出地铁口就是菜地和仓库,城市中心区地铁线路里程远远低于外围区,中心区换乘站数也远小于外围区。“线网是一张畸形网,这种线网规划势必使客流量很少,运营效益上不去。这种规划居然通过层层审批。”

  “外紧内松”的地铁线路不但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还造成了地铁运营效率的低下。在一些城市,市民们一边抱怨地铁太少,人太多,挤不上去;地铁公司一边发愁,客流量不够,运行效率低,要赔很多钱。(广东深圳新闻网)


3、并非减压交通 地铁热醉翁之意不在酒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北京等大型城市的交通情况变得糟糕,建设地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此外,现在城市区域越来越大,也要求城市交通立体化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员魏书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开建地铁的“醉翁之意”或许并不在“为交通减压”。

  分析者指出,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世界上拥有地铁的城市,一般都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地面交通拥堵。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适合兴建地铁的城市并不多,而且应以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主。眼下的事实却是,许多中型城市也加入了追逐“地铁经济”的时髦中,甚至将是否拥有地铁作为招商引资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来抓。(上海解放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