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危机为转机 智利实现国家复兴
1、重塑智利形象 小国赢得世界足够尊重
两个多月来,智利被困矿工就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也为中国人所关心。除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情感之外,在这场马拉松般的求生与营救过程中,每个矿工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绝对尊重,令人印象尤为深刻。无论从事故原因到方案设定,从井上井下的沟通到许多体贴的救援细节,由于有了全方位的、透明及时的媒体报道,仿佛励志电影一般鼓舞人心,甚至被誉为“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湖北《武汉晚报》)
智利成功营救33名铜矿矿工的行动,通过各主要国际性电视台现场直播,成就了一次感动全世界的矿难救援行动。毫无疑问的,这次近乎完美的救援,一夜之间也完全改变了人们对智利这个拉丁美洲国家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它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总统皮涅拉和智利人也因此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国民形象大大提升。有通讯社进而引述一位叫莫拉诺的美国研究人员的话说,这次救人行动,整个过程体现出他们(政府)的严肃认真,无论是耐性、计划、资源的调度,都凸显了智利是个发达国家。(新加坡《联合早报》)
严重的矿难事故,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负面事件,但智利当局想尽办法,通过人性化的救援,将其变成了国家形象的宣传片,展现出应对危机的能力。此次矿难救援,让世界知道了智利这个国家,知道了智利人是如何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的。智利政府的救灾表现,不仅提升了国民的凝聚力,宣传了智利,也将成为长期存在激烈领土纷争的智利和维多利亚关系解冻的契机。(山西黄河新闻网)
2、跻身“明星国家” 智利借机实现国家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说,通过地震和此次矿难营救,智利彻底摆脱了曾经的“失败国家”形象,“上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里,智利是失败国家的典型,军政独裁,经济崩溃,但通过最近几年国家转型,成为了拉美的‘明星国家’。”(北京新华网)
本次历时两个月的营救行动,无疑为智利做了一次广告,“通过智利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国家公关这件事情不需要专门去做,而在于透过一次次突发事件,向外界传达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展现出一个国家对于生命的重视,其他国家的民众才会对某国形象加深印象。”庞中英分析。庞中英进一步分析,“通过这次营救事件,全世界媒体云集,外国人也开始瞭解到原来智利经济、社会运转良好,这就不仅只是一次偶然营救成功,而是建立在智利社会转型基础上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侧面展示机会。”就像受困矿工Mario Gomez的嫂子Belgica Ramirez说的那样:“这次救援给整个国家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因为此前世界上还没有多少人认识智利这个地方,但是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里,知道我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在救援现场,虽然设有多道关卡,但是政府公开透明、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还是让记者们可以方便地得到各种素材。智利政府对世界各国媒体也采取开诚布公的态度,勇敢承认工作失职,对官员作出果断处罚。两个多月里,智利成功地令众多媒体对此次事故,持一致的赞扬态度。在全球媒体对救援持续跟进的所有报道中,难以找到负面新闻。(北京《法制日报》)
3、矿难救援成功 皮涅拉政治生涯大胜利
33名矿工遇险,原本会在人道主义的光芒下折射出国家矿业安全体制的漏洞,成为皮涅拉政府和智利国家形象的一场公关危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智利政府并没有趋利避害、隐瞒回避,而是顺理成章地将这一事件大方地摆在了全球的闪光灯下。从矿难发生到营救结束的69天里,智利成功将危机化为转机,国家形象经历了一次完美塑造。(北京国际在线网)
8月7日,皮涅拉紧急中止在哥伦比亚的访问,当晚就抵达事故现场。钻井机打开与被困矿工的通道后,皮涅拉在全球媒体前激动地举起了矿工们挂在钻头上的手写字条。皮涅拉还通过他的微博,成为“政府发言人”,不断发布最新官方信息。这不仅吸引了大量眼球,还同步召来了庞大的国际救援队。(北京《法制日报》)
在救援最后两天的关键时刻,皮涅拉坚守不怠,“上来一个,拥抱一个”。这位今年3月才在大地震的余震中上台的总统,正在经受灾后重建、经济衰退、监狱罢工和支持率下滑的考验。无论出于怎样的意图,甚至部分矿工家属曾公然谴责总统在“作秀”,他在此次矿难事故中略带个人英雄主义意味的表现,还是使其民众支持率从50%左右飙升至70%以上。总统个人与国家政府在对外树立形象上都取得了空前成功。(北京《法制日报》) |